而本期内容,百适通®将继续详尽深入的介绍对新能源车辆十分重要的冷却系统热交换液(也被称为热管理系统工作液),即防冻冷却液的常见类型。
新能源汽车防冻冷却液,除了起到关键的散热作用,以保持电池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保障车辆的续航能力之外,同样还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冰点和沸点保护
安全使用
与对应系统材料兼容
优异的防腐保护
根据品牌及区域不同,新能源车辆所使用的的防冻冷却液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美系车:
(低)硅酸盐型有机防冻冷却液
符合ASTM D3306标准的有机酸防冻冷却液
满足DEXCOOL标准的防冻冷却液
欧系车:
(低)硅酸盐型有机防冻冷却液
磷酸盐+硅酸盐复合型有机防冻冷却液
亚系车:
长效POAT防冻冷却液
低导电率防冻液
燃料电池车采用专用的燃料电池防冻液以及配套的离子交换树脂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国也在加快制定新能源车防冻液的相关标准。
SAE日本2021年提出新能源车起火风险的关注,提到了防腐蚀的重要性,避免冷却系统因为腐蚀发生防冻液泄漏从而使液体接触到电池,所以采用优质的防冻液至关重要。美国的ASTM委员会正在起草关于电动汽车用防冻液电导率方面的相关标准,百适通®作为被邀请参与标准制定的成员之一,也有幸参与其中。一些亚洲车企针对新推出的车型,也在考虑使用低导电率的冷却液。
也许您会注意到近期一些新能源车主在进行电动车防冻液保养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希望使用低导电率的防冻液,那么低导电率防冻液目前产品现状如何呢?
现状:
目前大部分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辆厂家对于车辆所用防冻液的电导率都没有明确规定低导电率。比如特斯拉部分车型所用的防冻液仍然是属于传统的混合有机酸防冻液,百适通®的酷嘉POAT®技术防冻液也被福特批准用于电动汽车,这两款防冻液的电导率都和传统冷却液并无显著差异。
市场上大部分新能源车型使用传统冷却液而未使用低导电率冷却液的原因如下:
电池并不直接接触液体
越低的电导率意味着防冻液中的所用抑制剂受限,相应的防冻液的长效里程数越短。
√ 比如现代的KONA电动车2019款采用的是传统的POAT长效防冻液,对应的防冻液更换里程是10年/22.4万公里,2020-2021款KONA 电动车采用了低导电率的防冻液,增强了低导电率表现,对应的防冻液更换里程缩短为3年/6.4万公里。
当电池极端情况下发生泄露时,即使使用低导电率防冻液,电池漏液接触防冻液后,也会使低导电率防冻液的电导率增高。
如果在车辆设计的时候,并非使用低导电率冷却液的话,用户无需在后期将冷却液换成低导电率产品,通常低导电率产品的保护里程会相对较短,降低产品的保护周期,提高车辆的不必要养护成本。
但是对于燃料电池车辆由于其特殊设计必须要用低导电率的防冻液(一般低于<5μS/cm),同时为了保持防冻液的低导电性还必须配合过滤交换树脂使用。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FEMFC)
百适通®品牌一直致力于深耕汽车后市场养护用品,同时也在时刻关注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所以对于电动汽车防冻冷却液的产品研发方面,也有着较为前沿的技术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对于常规的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辆,百适通®推出了不同导电率的防冻液解决方案。
目前在售后市场,百适通®推出了基于POAT专利技术的10年系列长效防冻液,该产品适用于大部分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满足ASTM D3306标准,具有优异的防腐蚀性能。同样百适通®也有专门适用于燃料电池的极低导电率防冻液技术,并申请了专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