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寒冷的天气里,车内不开空调吹热风几乎无法忍受。说到开空调,很多人可能认为只需打开A/C开关,调节制冷或制热,再设置温度和风量即可。然而,有人提出冬天开空调不需要打开A/C,认为开启A/C会大幅增加油耗。这种说法是否属实?冬季开空调的正确方式究竟是什么?
A/C按键的作用
A/C是Air Conditioner(空调)的缩写,按下这个按键后,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开始工作。家用空调的压缩机既能制冷也能制热,但车载空调的压缩机仅负责制冷,无法制热。
这是因为车辆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余热,这些热量通过防冻液散发。如果让空调系统制热,反而会造成能源浪费。因此,燃油车的制热功能主要依靠发动机产生的热量。
燃油车空调的制热原理
燃油车的空调系统通常采用余热式水暖系统,即利用发动机冷却液(防冻液)的热量。部分冷却液被引导至空调系统的暖风水箱,加热空气后,通过鼓风机将热空气吹入车内,实现车内升温。
由于暖风的热量来自发动机冷却液,因此在冬季冷车状态下,即使将空调调至制热模式,也不会立即吹出热风,需要等待冷却液温度升高后才能感受到暖风。
冬季是否需要开启A/C?
从燃油车空调的制热原理来看,冬季制热并不需要压缩机工作,因此理论上无需开启A/C。开启A/C后,压缩机虽然不会吹出冷风,但会增加额外的能耗,导致油耗上升。
不过,现代车辆大多采用变排量空调压缩机,能够根据传感器自动调节压缩比,在不需要制冷时降低功率,达到节能效果。部分车型的用户手册甚至明确指出,当环境温度低于3°C时,空调制冷系统不会工作。
冬季油耗上升的主要原因其实是低温下机油流动性降低,发动机运行阻力增大,导致油耗增加。
自动空调与A/C的关系
许多高配车型配备了自动空调功能,能够根据车内传感器自动调节空调的工作模式、出风温度和风量。夏季制冷,冬季制热,保持车内温度适宜。
然而,许多车主发现,开启自动空调后,A/C开关会自动打开,即使手动关闭,过一段时间后也会重新开启。这并不是系统故障,而是为了应对车内玻璃起雾的问题。
当车内温度较高而车外温度较低时,车窗容易形成水雾,影响驾驶视线。要消除水雾,需要降低车内空气湿度,而这需要空调压缩机的帮助。开启A/C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蒸发器表面凝结,降低空气湿度,从而防止车窗起雾。
虽然开启外循环并向玻璃吹热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除雾,但效果远不如空调除湿。因此,自动空调通常会保持A/C开启状态,以确保行车安全。由于无需制冷,压缩机仅以低功率运行,对油耗影响较小。
总结
冬季开启A/C并不是一个无用的操作。开启A/C可以有效去除车窗上的水雾,提升行车安全性。同时,现代车辆的空调系统设计合理,即使开启A/C也不会显著影响制热效果或油耗。此外,适当使用A/C功能还能帮助制冷剂在管道内循环,延缓空调系统的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