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上海建厂 车市寒冬能否从长三角突围?

慧聪汽服网 https://qipei.hczyw.com 2019-01-10 出处:网络转载 责任编辑:iCMS

【慧聪汽车配件汽保网】2019年开年第二周周一,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就迫不及待地从美国飞来中国。在上海,有一场对特斯拉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仪式正等待着他。当天下午,在马斯克的见证下,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临港产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

席卷全球的车市寒冬中,特斯拉上海建厂,不是一件孤立的事。

汽车工业正在遭遇一场席卷全球的寒冬。在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情况却有一些不同。虽然长三角大部分城市汽车销量并不出彩,但整体市场仍保持稳定;当中国市场产销双双下滑、全球巨头关停海外工厂时,长三角却在吸引汽车业的落子布局。

在车市寒冬中,这片汇聚中国汽车工业顶尖企业、最大市场的区域,能成为一个突破口?

支撑

有业内观点认为,这是一场比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更寒冷的“车市之冬”。在这样的“前夜”,世界上总会有一些城市和区域,成为推动变革的“试验场”。比如在美国,硅谷是特斯拉汽车最早受到欢迎的地区,如今在中国的长三角,类似的消费场景也越来越常见

中国车市在全球第一的规模上,已经持续高速增长了多年。近年来,虽然各界人士都认为长期高速增长不可持续,尽管也经历过一些短暂的“冬天”,但市场和产业整体膨胀的速度一直在惊人的高位。

前几年高速增长期中,几乎所有中国市场的汽车企业都选择了同样的策略:渠道下沉。三四线城市,到“十八线小县城”,成为车企深耕的主战场。

长期看,中国城镇化潜力巨大,这些地区仍是汽车市场的未来;但从近期看,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车企过度扩张超过了部分地区的消费需求增长。“近年来一些地方汽车保有量激增,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不匹配,现在看来,有的汽车消费是‘提前透支’了。”汽车业内专家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需求多样、消费能力强劲的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车市的“稳压器”。2018年全年,中国汽车市场预计将出现自1990年以来首次产销两端双双负增长。其中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汽车消费降速明显;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长三角地区,汽车市场消费整体平稳。

汽车企业中,“长三角力量”更为耀眼。来自浙江的吉利汽车几乎是一枝独秀,以20%的整体销量增速,成为全年中国车市最大的赢家。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中,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分居中国品牌汽车生产企业销量前两位,代表了长三角汽车产业的“硬实力”。“稳压器”的作用,只是长三角对中国汽车市场贡献的一方面。

有业内观点认为,这是一场比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更寒冷的“车市之冬”。十年前,全球汽车巨头面临破产危机,是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的突发性影响;这一次,汽车行业就像是传统手机走到了被智能手机取代的前夜,唯一不同在于,作为传统汽车的代替品,还没有进入千家万户。

在这样的“前夜”,世界上总会有一些城市和区域,成为推动变革的“试验场”。比如在美国,硅谷是特斯拉汽车最早受到欢迎的地区,如今在中国的长三角,类似的消费场景也越来越常见。

“当一个新的产品出现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打开市场,培养用户群。目前,我们大多数的订单都来自长三角,在产品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长三角地区的消费者最乐于为新产品买单并尝试。”一家国内的新势力造车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上海、杭州这样的大城市,汽车市场不可能再有大增长。”这是几年前汽车经销商公认的判断。

长三角许多城市早已限牌限行,看上去市场相当饱和。可如今面对消费结构变化和产业技术革命,长三角地区的一些中心城市,看似波澜不惊的汽车市场却潮流涌动:以卖了多少辆车的销量计算,确实没有明显增长,但从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汽车、豪华品牌汽车占比等结构指标看,变化显著。

以上海为例,去年9月份,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总量在全国率先突破20万辆,占全国新能源汽车总推广量的10%左右,私人用车的比例达到70%以上。

“长三角地区的消费者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在世界上都是无与伦比的。”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对记者表示。

回流

从区域视角看,特斯拉不光是把新工厂建在了上海,更是建在了长三角:厂区在上海临港,但整车基地所需的供应链体系、市场空间却遍布长三角各个城市。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长三角汽车产业长期一体化发展打下的基础,为今天造车新势力们创造了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的优势条件

从全球视角看,去年底前通用汽车宣布关停一批北美等地工厂的计划,引发轩然大波;而从去年至今,大众汽车、特斯拉汽车分别在上海投建新能源整车工厂。尽管贸易争端阴影笼罩,但国际汽车巨头都看到了汽车产业要成功变革和走出低谷,必须通过新一轮全球分工合作。

从区域视角看,特斯拉不光是把新工厂建在了上海,更是建在了长三角:厂区在上海临港,但整车基地所需的供应链体系、市场空间却遍布长三角各个城市。

特斯拉代表的国内外造车新势力,过去一年里在长三角频繁投建生产基地。

以威马汽车为例,其公司总部、设计和软件研发中心位于上海,智能制造基地位于汽车配件产业链发达的温州,另一部分核心的供应链基地位于江苏。

沈晖表示,智能汽车可以被看作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智能硬件,既然复杂,则意味着从设计端、研发端到软件端都有很多的特殊需求,“从目前看,我们的这些特殊需求在长三角地区都能找到。”

无论马斯克还是沈晖,他们在长三角的布局选择都不是偶然。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长三角汽车产业长期一体化发展打下的基础,为今天造车新势力们创造了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的优势条件。

上海汽车工业发展研究者介绍,中国汽车工业现代化从桑塔纳合资合作开始,上世纪90年代开始,“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覆盖长三角,是长三角的供应链体系,支撑了桑塔纳走遍全国。后来,以上海安亭为核心,延伸到苏浙两地的大片区域,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最发达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基地。“大家都知道上海的嘉定安亭是汽车城,实际上这个‘汽车城’不光在上海,它的范围在长三角,边界很模糊,而且还在不断扩大。”上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体化带来的传统优势和新优势,正在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内形成叠加效应。“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主要以江苏-上海为中心,聚集了100多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家介绍,这其中包括上汽集团、吉利集团、众泰集团以及东风系客车、卡车、乘用车等在内的数千家大型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长三角地区的30个城市中,有超过14个城市已经拿到或规划有新能源汽车项目,涉及新能源汽车项目超过20个,累计计划产能超过300万辆,累计计划投资超过1000亿元。

整体来看,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快速积聚,吸引着众多新能源汽车资本与技术。此外,该地区自身的汽车工业基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重要优势。

“从土地、劳动力成本看,相比内陆地区,在长三角造车没有优势。但从供应链和创新链的角度看,长三角恰恰是如今中国最有优势的汽车基地。”业内专家认为,汽车从长三角突围,不仅在消费端,更在供给侧。

破局

“统一大市场”不仅能改变现状,还能更好地引领未来。现在长三角已经形成了智能驾驶的产业集聚,如果能进一步在区域内跨越多地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将为这些新兴行业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从供给到消费,汽车产业要从长三角开始突围,重心无疑都必须转到新技术、新业态上来。而以电动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汽车新业态,又催生了新的一体化需求。

传统燃油汽车大发展的时代,需要各地产业链合作、市场多点开花;而在汽车行业变革开始的当下,还需要基础设施、法规政策、制度环境等众多方面的协同配合。

新能源车充电桩不够,只能用于市内通勤,一直是行业发展的瓶颈。近日,由上海国际汽车城主办的长三角新能源汽车试驾活动从上海出发,一路体验了包括上汽荣威、宝马、沃尔沃等品牌新能源汽车及长三角地区充电桩设施布点情况。测试显示,长三角新能源充电设施布局日趋完善,往返城际之间,充电已不再是问题。

参与此次试驾的13款主流新能源车型一路从上海嘉定汽车城出发,前往江苏东台,再返回上海,全程近600公里,真实模拟了家庭周末驾车出游的场景。试驾沿途,记者观察到,目前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沿途服务区充电桩已经实现全覆盖,大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至少配备了8个充电桩位,快充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长三角地区每50公里就有国家电网布局的基础设施,若新能源汽车的理论续航里程能达到300公里,基本可以不用担心在长三角地区的出行问题。”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吴小员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布局的日益完善,其带给消费者的安全感也越来越高。

然而,当充电桩连接起长三角各城市之时,一些“看不见的手”,却拦住了新能源汽车畅行的路途。

“在货币化支持政策逐步退出的情况下,使用通行便利等后续接替的政策需要提前研究,抓紧布局。不同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部分城市设置地方目录,导致消费者选择车型的空间大大压缩,造成了市场的割裂,抑制了发展的活力。”去年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的发言引起广泛反响。

从发展现状看,长三角各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方保护色彩”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减少,但不可否认,现有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割裂依然存在。

今年1月3日,一场在上海举行的签约吸引广泛关注。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这意味着长三角“统一大市场”建设将全面展开。

尽管《备忘录》里没有直接涉及汽车,但已经有汽车行业从业者看到了“统一大市场”可能带来的新影响。

“消费能力、技术创新,这些是看得见的机遇,看不见的的潜力,则藏在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深层影响中。”汽车行业专家认为,长三角市场体系一体化真正要建成,必然需要解决地方保护和市场割裂问题,相关监管和支持政策都要协同一致,为不同市场主体营造公平透明、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

“‘统一大市场’不仅能改变现状,还能更好地引领未来。”汽车业内专家表示,以智能驾驶汽车为例,这次《备忘录》中提出长三角联合探索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现在长三角已经形成了智能驾驶的产业集聚,如果能进一步在区域内跨越多地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将为这些新兴行业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慧聪汽车”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