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车销售的低迷,未来汽车市场的走向也将逐渐向汽车后市场过渡,早在2017年我国的汽车后市场规模就已突破万亿,并成为全世界仅落后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汽车后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将突破2.5万亿。与此同时,将近5年的人均超高车龄也让我国汽车后市场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机遇。
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后,围绕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服务构成的市场,包括配件生产及供应、维修保养、汽车用品、保险金融、汽车的改装、二手车交易、物流运输、汽车租赁、检测、救援、汽保工具设备等。
然而,在这万亿级的市场大蛋糕面前,却出现了一个相当尴尬的现状——后市场行业内一家行业巨头也没有出现(按照万亿级市场规模的1%计算,即百亿,可视为行业巨头——编者注)。中国汽车后市场,汽车维修企业已达到44万家、汽配制造企业超过20万家。但这些企业中,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前二十年的汽车后市场的快速发展,源于市场的基本需求,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比较粗放,后市场从业人员素质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服务水平不高,车主总体满意度水平还是偏低。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提供的2018年商品大类投诉数据,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汽车及零部件、通讯类产品、服装、食品、鞋。汽车消费维权问题频发,据统计,汽车及零部件投诉有27456件,排在具体商品投诉的第一位。汽车类投诉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部分经销商存在销售欺诈行为,二手车当新车卖等。二是“三包”规定执行不到位。汽车销售后出现问题,商家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找各种理由推脱责任。尤其是在退换方面,消费者主张一般很难实现。三是质量问题突出。如,发动机异响、变速箱卡滞、水箱泄漏、车辆行驶中自燃等。四是强制消费、隐形收费、强制商业保险屡禁不止。五是售后服务良莠不齐。如,汽车维修乱收费、配件价格不透明、服务不规范、配件只换不修及过度保养等。六是合同违约问题突出。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以上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源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太快,各种法规、制度、流程、标准的制订,以及监管还跟不上;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就是在人才的培养上,无论从高科技研发人才,到销售专业人才,再到终端专业化诊断师、维修技师,还存在巨大的缺口。虽然中国有2000多所汽车专业院校,但是面对这个拥有三千多万从业人员的产业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汽配供应领域
在市场预期持续被看好的国内汽配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全球排在百名以内的零部件供应商大部分已经在中国拓展业务。面对着外资企业的开放竞争,国内汽配厂商寻求突破的同时,还要面对着科技的即时应用,环保概念和产品的嵌入,消费者观念的改变等众多因素,特别是在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人才技能等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大多数配件企业在吸引专业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销售人才、外贸人才方面存在不足。企业高素质人才储备有限,特别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严重短缺,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中国要想实现汽车强国梦,先要从依赖于国外技术上摆脱出来,从培育更多、更专业、更高端的汽车产业技术人才开始。
维修服务领域
随着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美容装潢和维修保养的高峰也同步来临,车主对专业机构的服务依赖很大,但是后市场服务能力不足,汽车后市场行业人才数量和结构缺失制约行业的发展。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发展,学历普遍不高,人才培训的滞后,服务流程、管理方法缺乏标准化,人力资源的不足和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等,成为我国汽车后市场向前推进的瓶颈。
从发展趋势看来,维修保养连锁经营的模式正越来越受到关注,连锁经营将是未来汽车服务行业最佳的运营模式。汽车作为一个需要多次服务的消费品,未来后市场将向服务型转变,运营管理标准化,人员服务意识与质量都亟待提高。谁能满足车主的用户体验,谁就将成为后市场的领导的品牌。
建议一: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
在人才的培育上,我认为,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加大高校、专业技术学院与汽车企业的联动性,开办更有实操性的专业学科;要设置持续的高层人才引进与培育计划,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人才基金、创业基金,出台相应的激励奖励措施,在政策与资金投入上,特别要对民营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培养更多有潜力的民营企业,真正形成百花齐放,产业集群式发展。
建议二:生产企业发挥主阵地作用
拼多多销售五菱宏光,仅18秒400台瞬间被抢光。作为主机厂,汽车生产企业应该认识到,汽车销售模式应该更加开放、多样化,4S店模式的局限性已经非常明显了。那么,汽车生产企业怎么去真正了解市场需求,怎么样了解消费者用车体验与感受?怎么样知道终端修理的信息?甚至于这一车型会产生哪些改装需求?汽车生产企业怎么样与上下游产业进行联动?
希望汽车生产企业要在技术上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面对零部件供应商;其次,要在培训服务上,向相关企业、下游产业给予更大的支持。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服务活动,为行业、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这也是为自己的品牌延伸、销售升级做铺垫。
建议三:行业组织发挥平台优势
行业商协会组织在产业的发展中,也要发挥重要的协调作用。一方面要吸纳行业内的热点问题,通过调研报告、提案的形式,递交到相关部门,为行业发展反映民意,解决人力资源突出问题;二是要作为行业的第三方,了解行业发展特征,制定标准,规范产品与服务流程;三是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培训。有指导性、有针对性的一步一步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人才培育是一项大工程,特别是在技术、服务水平相对不高的汽车后市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强化实体经济走向规范化、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以及网络优势,提升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促进汽配行业从数量发展转向质量升级,将汽配行业融入整个汽车产业链,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提升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培育出更多的行业巨头或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