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下降”“压力”“严冬”“寒流”成为汽车业内人士口中的关键词。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近日表示,2018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复杂的严峻形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汽车产业在连续28年保持增长,连续10年产销量居世界的第一的形势下,2018年第一次出现负增长,2018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与2017年相比,同期分别下降4.2%和2.8%。
造成汽车市场形势不容乐观的原因主要包括:汽车企业的利润在下降、库存在增加;经销商有的出现严重资金问题;新能源汽车增长不容乐观。
纵观中国汽车行业,在连续28年的增长后遇到挑战,也表明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快速发展的时代已告结束,正在进入全面调整发展的新阶段。
未来三到五年将是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扩大出口、加快拓展海外空间是化解我国汽车产能过剩,加快调整市场布局的必然要求。中国汽车产业的容量是全球最大的,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迎来预期的光明前景。
汽车产业如何度过严冬?
需要在技术创新去开拓新的疆土,专家表示,电动化、智能化将深刻改变汽车传统的产品形态、制造过程、服务方式、消费。需要针对汽车的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概念,进行力度大、范围广的布局。
智能网联汽车将是未来的朝阳产业,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智能网联汽车搭载了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实现车与人、车、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可实现安全、节能、高效的行驶。
国家政策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扶持政策力度比较大,2015年《车联网发展创新行动计划(2015-2020年)》、2017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年《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在各地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汽车市场迎难而上,借助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力量实现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