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由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中央财政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实行普惠制。消费者购买进入国家推荐目录的车型,可按照扣减补助后的价格购买。《通知》中也提到,2017年-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2017年-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年-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到2020年,乘用车新能源补贴政策将终止。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距今已经过去四年,四年间国家政策不断调整,提高了享受补贴的企业的标准和门槛。在2018年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从2018年起,将新能源汽车地方购置补贴资金逐渐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
中汽协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7月共销售新能源汽车8.0万辆,环比下滑47.5%,同比下滑4.5%。纯电动乘用车同比下滑4.2%。当前,新能源汽车面临补贴退坡的压力,新能源汽车补贴不断退坡对消费者的直接影响就是自己要多交钱了,势必也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那么,面对补贴的退坡趋势,新能源汽车该如何转变,新能源汽车企业如何迎接后补贴时代的挑战?
车企加大研发力度技术突破降低成本
新能源汽车的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会面临新的挑战。企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业内专家表示,车企需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通过技术突破来降低成本。测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质量“短板”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续航能力;电池充电快满足指标比较差,充电速度达不到要求;内饰做工品质离消费者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增加到400公里,新能源汽车行业将有更大提升。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充电桩使用率低、充电难)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盘活“僵尸桩”,结合服务场景科学配置车桩比例,提升充电设施利用效率和服务能力。
锂离子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为350Wh/kg的目标,就目前的动力电池技术来看,可能很难实现。新能源汽车发展来对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要求会持续存在,电池企业对于能量密度等技术研发依然不能减慢,动力电池只有提前抢占技术高点,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减少零部件核心技术进口依赖
近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一级巡视员宋秋玲指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高度依赖进口,在经济逆全球化的趋势下有供应链断裂的可能。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对国外电池、电机、电控等部件的依赖度均非常高,汽油机电控系统国内产量排前的企业均有外资背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掌握核心技术的供应商会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主导权。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一旦核心部件的进口被限制,国内新能源产业将面临很高的风险。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应该摆脱只能组装不能造的窘境,改变基础工业材料和零部件、元器件工艺的薄弱现状,研发与技术升级唯一出路,才能使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顺利度过断乳期。
国家定向扶持技术创新项目
业内人士认为,“挖人”、砸钱、收购之路皆行不通。这个时候就需要国家层面出台扶持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项目,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
近期有一个好消息是8月31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9)》正式发布,报告指出,根据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成本和市场发展情况,建议2020年后继续对优质产品保留部分补贴政策。建立领跑者制度,依据技术路线图和国际先进水平,对技术指标和成本降幅提前达到目标要求、市场规模排名靠前的车型和企业持续给予奖励。
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方的迷雾未散,新能源汽车更容易的走进千家万户,造就万亿级规模的产业,赢得全球市场竞争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