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为经济的“黑天鹅”,给市场大多数行业的未来走势带来很多不确定性。这场疫情对汽车后市场门店也是致命的,现金流猝然而止,没有进项,只能花账上的钱,疫情如果持续,账上的钱能撑多久,门店生存期就有多久。
这场“战争”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但”危“也是”机“,汽车后市场门店经营者若想在这场战役中生存下去,转“危”为“机”,就不能总是沉浸在这种恐慌中,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思考这场疫情能够为他们带来哪些机遇。
1、汽车需求、销量的提升
在这场疫情面前,我们不免会拿2003年的非典来做比较,那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03年非典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根据乘联会、中汽协数据,2003年我国狭义乘用车销售218万辆,同比增长72%,其中1-7月疫情期间销量同比增长77%。而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有:一,相对于公共用车的安全性,私家车的私有空间有更大的安全系数,防疫安全性凸显,因此疫情过后私家车的购买热情会大幅提升;二,对于首次购买汽车或者由于各种原因购车、换车的消费者来说,将会缩短购车徘徊期,提前实现购车。而汽车需求、销量的提升无疑会为汽车后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2、线上及互联网工具的新机遇
我们知道2003年非典,成就了目前几大互联网巨头。经过此次疫情危机,汽车后市场门店经营者会真正重视线上流量转化与盈利。因此车后门店虽然立足实体店,但也要改变传统经营思维,实现数字化的改革。如何展开线上营销,如何在线上与顾客进行互动,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业务交流。同时把自己门店的私域流量、商品、服务等搬到线上运营,这也将会成为未来门店经营的的新常态、新增量。
3、追求经营效率
近年来很多车后门店老板都在抱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但经过深层分析后我们发现,其实门店并不是不赚钱,只是比以前赚的少了而已。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糟糕的店面陈列及卫生情况、陈旧的经营模式、落后的甚至大部分门店都没有的绩效考核和员工培训、臃肿的团队、从不做营销等等。因此,门店可以趁此机会重新梳理门店分工,从成本考量优化门店团队,加强门店人员绩效考核管理与员工培训,来提升门店经营效率。
对于这场疫情所带来的机遇,车后门店既不能“等”,也不能“靠”,而要自救。那该如何自救呢?
1、降低购车门槛,搭载汽车销量上涨顺风车
由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势必会影响更多人的收入与消费,对于那些有强购车需求的人来说,资金是否充裕成为他们考虑是否要买车的首要因素。因此,低首付、低门槛、更灵活的“以租代购”这一分期购车模式,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青睐。
2、加大线上业务拓展
经历过疫情,人们对于安全的认知将更加深刻,因此线上产品与线上业务来往将更加深入人心,车后门店可通过线上服务工具和线上产品,简化办理流程,增加线上工作,减少线下办理,避免不必要的办理接触,减少门店库存,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简单、便捷、友善、安心的服务。即使面对疫情严重的现在,门店也可利用这些线上产品来拉动门店盈利。
3、优化经营效率,人员、会员管理
文章前文提到过门店需要优化经营效率,重新考量内部团队管理。门店SaaS管理系统,可以完美实现产品线上管理、会员管理、人员管理等,系统根据用户习惯自动推送用户需求,跟踪回访每日任务量,并为门店解决服务项目多,人员专业度不够的痛点,能够让门店后台各项工作合理化分工,帮助商户在门店整体运营中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利润,最终提升门店管理效率和门店服务体验,让门店经营更安全、更稳定、更灵活、更高效。
其实,在线上和线下的博弈中,本来就占上风的线上,在疫情面前又占了上风。一切偶然的背后都是必然,这只“黑天鹅”将使线上线下彻底走上融合。
面对疫情,我们没必要太悲观,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我们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理性,坚持思考。
未来我们无法预测,但每天都要信心百倍。
当然,最后还要给车后门店一些建议:
1、适度焦虑,保持健康,无论是身体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要能让自己以良好的状态,熬到疫情过去的那天
2、预计到最坏的可能并做好准备,但要想办法往好的地方努力。保持现金流健康,做好持久战准备。
3、维系老客人,以社群、活动等方式。老客是你在危机时刻最可靠的人。
4、多和同行交流,原本就没有什么竞争关系,这个时候更应该聚在一起,相互借鉴彼此的思考与行动。
5、借此机会,把原先规划和想要尝试的事情推进,不要拖延。修炼内功,自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