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盘点是要把当年的存货全部盘点清楚,做到心中有数,该处理的要处理,务必确保不留下陈年旧账。
今天,CADA售后零部件分会梳理了4S店库存管理的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入库管理
库存管理始于入库管理,4S店对于配件的进货渠道通常有两种:厂家采购和外采。
厂家采购备件入库管理
目前4S店配件的采购和入库厂家都是通过售后的DMS配件板块进行管理的。
第一步。
配件到货后,要进行核对,如果出现问题要第一时间与配送人员现场取证,为之后的理赔事项做好准备。
核对时要逐个清点,重点查看配件的实际数量、规格、名称等与配货清单是否吻合,确认合格后要在入库验收记录上签字方能入库。如果不吻合,要在配货清单上标注清楚并拍照取证,及时向厂家反馈尽快更换。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时候会出现总体数量一致,但分类别出现差异,因此核对时不仅要核对总数量,还要核对每种配件的数量,以防出现纰漏。
在清点数量的同时还要检查配件的质量,尤其是对包装配件要打开包装验证。一方面验证数量是否吻合,另一方面目测配件质量是否完好,特别是组合配件是否完整、是否出现破碎,如有出现需要及时反馈。
第二步。
在配件部门做完入库清点后,4S店还要安排财务人员进行抽检,进一步确认配件订货、到货的符合性,通过系统操作完成入库。配件入库后要统一登记,一物一档,统一编号,便于查询。要给入库的配件建立专门的配件专用卡,以便清楚的了解入库配件名称、型号、规格、级别、储备额以及实际储存量等。
到这里配件入库并没有结束,入库时要注意先进先出的排列顺序。要把原来的库存配件前移,把新配件置后。同时要对配件进行合理分区、分架、分层管理,以便于电脑查询和出库,节省仓库的使用空间。
对有质保期的配件,如橡胶件、塑料件等要标注到店日期,为后期的使用做好准备;对管线配件要检查关口是否封好;对汽车玻璃、减震器等配件要按规定树立放置,以免损坏;油品类物品要放置在指定的安全位置等。
外采备件入库管理
近几年,国内汽车经销商已经开始自行小范围采购零配件。
外采配件主要是基础通用保养件,例如机油、滤芯、养护产品、外观件等,日常消耗量大但是单价相对较低,占整体4S库存采购金额的20%左右;而厂采配件主要是汽车的核心配件,产品单值较高且一般不具有通用性,采购比例占整体库存的80%左右。厂采件由各品牌厂家控制,集团没有采购自主权,由此衍生的不在集团采购控制范围内的配件库存压货情况,资金成本占用很大,不利于对整个公司成本的控制。
外采配件的入库存放一般要与原厂件分开,对于外采配件的管控财务部门要承担直接责任,入库时要重点清点,报销时要根据配货清单与供应商核实配件价格,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问题。
除上述谈到的内容外,4S店在进行配件管理时还应该定期对配件进行盘点,以便及时了解库存配件的变化情况,避免配件的短缺、丢失或超储存积压。盘点时要查明实际库存数量与系统数字是否相符,检查配件收发是否有错,查明是否有超储件、损坏、变质等情况发生。
2
配件管理
4S店行业零部件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通用性和专用特共存等特征,在配件管理上应该有所偏好。
4S行业配件库存种类纷杂,假设我们把配件按照维修业务分为三大类:
①事故型配件:风挡玻璃、大灯、保险杠、发动机、车门等较大单值的保险件;
②机修型配件:螺丝、卡扣、日常保养维护的机油、机滤、轮胎等车用组装配件;
③汽车美容类的精品配件:包围、脚垫、装甲、导航等加装类的外用配件。
每类配件再逐层细化为多层级的分类,使得每一种配件都有其标签特性。以上采用的分类法就是比较常用的ABC分类法,是一种有效的库存管理策略。
按维修业务对库存进行分类后,设定每种分类的库存控制程度,才是ABC库存管理策略的精髓所在。
A类:重点管理,日常管理做到库存准确、完整、详尽的跟踪配件到货日期,对应的订单车信息。
B类:正常管理,日常备货充足,做到定时盘点,出入库及时、月末盘点。
C类:单独管理,按照专项备货、单车订单需求订货管理,日常性一般。
在4S店实际管理中,上文的配件分类依据可以结合自店实际情况,按照多准则分类方法进行分类。配件基础属性界定是较复杂的工作,前期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但是配件属性界定后,对库存管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建议逐步使用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技术能够准确定义每一个零配件,方便对库存进行分类管理。
3
补货管理
在配件管理的基础上,叠加“横向补货”策略,这两种管理相互配合,可有效改善目前经销商集团配件库存管理方面的问题。
横向补货策略:通过库存信息、共享,集团协调,在汽车4S店之间进行备件的交换、互通有无,有效缓解呆滞库存,降低整体集团库存压力。具体地说就是4S店在订货时,把集团中同等级的4S兄弟店作为采购对象进行补货,达到互通有无,可有效改善店内积压库存特别是稀缺件的管理,此法能一举打破常规订货和销售管理,在实际操作中作用明显。
横向补货策略在国外的4S店行业中应用比较广泛,他们的4S店之间设立汽车配件置换点现象比较常见,实践证明配件置换点应用效果非常好,通过设立配件转换中心,采用配件定位系统进行订件和配送,可降低库存量40%左右,提高配件周转率30%,极大地降低了死库存,同时客户满意度也大大提升。
由于横向补货是一种基于供应链共享上的横向协同手段,因此对库存供应链共享程度要求比较高,首先是零配件要统一编码,各个供应链节点定义产品的唯一属性,统一编码是信息共享的前提。统一编码的好处是方便信息的查询和定位,同时各节点要保证库存的准确性,及时的出入库操作,正确的信息录入,都是保证补货效率的基础要求。
集团类经销商,可以充分发挥集团优势,打破单店库存隔离。汽车生产商对独立4S店之间库存保护政策严格,造成大量有效库存不能相互间消化,形成呆滞库存。尤其是车型更新换代和不常用件的库存呆滞问题比较突出。相比较单体4S店,汽车经销商集团在处理压货库存方面是有优势的。
总之,4S店行业的利润在逐年下降,降本增效是每个汽车经销商最终的目标。提高配件库存管理效率,可有效降低成本,因此协调好4S店的配件库存管理就显得迫在眉睫。希望本文给出的针对性案例分析能给业内同仁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