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池行业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也可以看出。我国电池行业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靠得不仅仅是国内电池行业的努力,还离不开的就是与世界各国半导体公司以及相关技术公司的合作。
包括德国、美国在内的国家都与中国电池行业有着贸易关系。过去几年,我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如今却传出了德国与美国要减少对我国电池产业的合作,难道美、德要对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动手”了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美、德是否要对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动手”
1.德国要降低对华电池依赖
德国与中国的合作近几年来世界各国有目共睹,2021年两国贸易额超过2450亿欧元。可有外媒报道称,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表示,德国政府最近正在制定一项新的对华贸易政策。该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对中国半导体以及原材料的依赖。
毕竟如果德国过于依赖中国资源,最后也会对该国贸易产生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德国经济部长还称希望德国相关部门能够严格审查我国在欧洲的投资情况。要知道近几年来不仅有德国公司在我国各个地区投资建厂,比较知名的就有巴斯夫在我国湛江投资的一体化基地。
在动力电池方面我国也在德国不少地区投资建厂,德国经济部长的这一番言论属实是拉响了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的警报。难道中国与德国的动力电池贸易要就此停止了吗?对于这个问题,德国的一家动力电池企业内部人士短期内应该没有什么影响。毕竟如今还没有具体政策出台,未来是否有这样的情况还要看事态的发展。
2.美国全面禁用产自中国的电池组件和矿物原材料
一则美国将全面禁用产自中国的电池组件和矿物原材料的传闻,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人称美国将会在2024年起全面禁用产自中国的电池组件,在2025年起将全面禁用来自中国的矿物原材料。
不过这则消息的可信度有待商榷,相关记者在调查清楚事实后表示这项传闻并不属实。美国确实对中国电池动力电池行业进行了限制,但只是限制并不是完全禁用。其中的限制就是指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将不再享受补贴。
但是无论如何美国与德国的相关政策是否属实,我们都不能否定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确实会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政策受到一定的影响,他们会颁布这样的政策确实对中国不利。那么如果未来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真的出现了被“卡脖子”的现象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吗?
二、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是否会受到巨大打击
加强与德国与美国的合作对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确实有益,但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并不是没有这两个国家的帮助就不行。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在接受采访时称,我国目前已经有十分完备的锂电池产业链。
在动力电池方面我国并不是处于被动地位,要知道欧洲与北美的动力电池行业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我国的产业链来满足需求,因此我们不必太过担心会出现被“卡脖子”的现象。
除此之外,我国电池四大材料与设备已经实现了国产化超过90%,也就是说在动力电池行业我国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不用再依靠国外技术。再者说了我国锂电池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60%,各种电池材料中在国际市场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就算是如今新兴起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国的发展速度也是世界各国中独一份的。毕竟在电动行业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发展体系,而反观美国还需要处在初级阶段甚至需要政策扶持。由此可见我国动力电池行业还是十分硬气的,即便是美、德想要动手那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三、小结
说到底,我国的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并没有完全依仗国外,而是全心致力于自力更生。也正是因为这份底气当别国对我国实行一些不合理政策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完美规避会出现的风险。
毕竟我国的动力电池装机量早已经达到全球第一的位置,面对美国与德国的针对政策也可以完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