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后市场的独立售后领域,其实大多数是与国际一线大品牌的有合作的,这些“洋品牌”在后市场超过20年的深耕,在成就零售网络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让汽修店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行业大环境如此,现在“自有品牌”来了, 做零售的终端汽修店有没有办法通过它们去带动新的一波利润呢?我今天就来和大家掰扯掰扯!
01
自有品牌是汽配零售大趋势!
国际一线品牌,产品、技术和供应链当然是非常强大,但这些都并非不可替代,特别是中国已经是世界工厂,从生产的角度,汽配行业内的很多产品,国内已经具备世界先进的生产水平。
那么真正让他们在过往一统江湖的是什么呢,其实是他们的品牌运作能力。特别是在私家车消费者心智的占领上,20多年难逢敌手,越是下功夫的品牌,终端的占领就越成功。
首先,这些一线品牌厂商,对消费者的研究非常用心,他们每年都在投入大量的金钱去评估和调整自己与消费者沟通的策略。其次,一旦认准了方向,就会长期坚持,奉行长期主义,这是很多国内大型工厂在运作品牌的时候,非常缺失的价值观。
时至今日,上期专栏也分析过,轮胎国产化是大趋势,其实油液等主要的易损件品类,情况是一样的。就如家电业和日化行业一样,最终一定会有优秀的国产品牌崛起。现在轮到的后市场的汽配行业,这个事情的发生,有着天然的助力因素,这是为何呢?
02
汽修店能直接影响车主购买!
大家可能都知道,汽配品牌的影响力大多还是在B端,消费者认知度并不高。就算是面向C端的品牌,也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知名度、美誉度很高,但是市场份额不能匹配,所谓的叫好不叫座。
更重要的一点,是汽修店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仍然有强大的影响力。这个行业类似医疗行业,消费者自己并不很懂车,为了解决车主的问题,去寻找专家。
因此汽修店就可以左右消费者的选择。早年一线品牌为何厉害,就是汽修店同行的专业认知,很多都是一线品牌的销售团队在服务中去建立的!
那么到了今天,随着我们对产品和专业越来越了解,我们是不是同样也能为消费者选择更有利于我们的品牌产品呢?既帮车主省钱,也能提升门店的利润?自有品牌就提供了这样的机遇,而随着内容平台的崛起、电商的兴起、私域流量的红利,为自有品牌起飞奠定了基础。
那么作为汽修店,我们是否敢于逐步替换这么多年依靠的国际大品牌,利用性价比更好的自有品牌,去获得更好的利润以及更高的客户粘度呢?
03
如何挑选,经营这些自有品牌?
自有品牌是一个大趋势,更是一个非常值得把握的机遇,就如笔者所在的本地连锁,我们60多个分店,销售的机油产品就是自有品牌,相同品质的产品,我们通过集采和定制,成本下降了一大截。
因此我们给到消费者的保养套餐,就比身边的同行有30%以上的竞争力。在产品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我们很多门店的月保养台次都是附近同行的1.5-2倍。市场上每年都有接近50%的车主在寻找新的养车场所,如果我们有竞争力,客户自然都会选择我们。
那么如何做才能把握住这机遇呢?笔者认为,有三点至关重要:
第一,要有专业的产品甄别能力。目前要做自有品牌产品,市场上可选的品牌可谓鱼龙混杂,一些产品的官方标准认证,都还有大量造假和打擦边球的,这里面就有得一说了,就算我们卖了十多年的机油,不见得你真的会看和会查。大家不妨考虑以下几个角度,比如工厂有没有实力?品牌有没有故事?产品有没有卖点?
总之,选品牌不是一件小事情,即使跑趟工厂我认为都是值的,更何况网上找资料,问同行和测试产品这些标配。此外,任何产品不要一下子上量,测试一批客户再力推。
第二,牢牢抓住自己的客户运营能力。有多少车主客户,能一直追随我们,就是我们在这件事情上最大的筹码。如果一个单店每月轻松推出100套自有品牌的机油卡,200条自有品牌的轮胎,我相信哪个厂商都努力要争取你的订单。请务必要重视此事,一句话,绑定的车主越多,能赚到的钱就越深。
第三,重视新媒体的力量。特别是短视频汽修行业目前获客最高效率的方式,就是抖音引流获客,可能还没有之一。因为随着疫情因素,大规模的地推和爆破活动受到限制。而大家花在短视频上面的时间,则越来越多。
短视频最大的优势,就是平台算法中本地化的精准推送,拍一条爆款短视频,等于24小时持续在社区附近派发高质量的视频传单,而且几乎没有多少推广成本。
任正非先生最近上了特搜,告诉众人企业这几年生存是主旋律,问题是如何做到?降本增效,开源节流是不易法则,自有品牌产品的推动,或许就是汽修店未来保持生存能力一个重要的抓手,大家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