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热议汽车缺“芯”潮 多领域“国产替代”已在路上

慧聪汽服网 https://qipei.hczyw.com 2022-03-14 出处:投资者网 作者:黄韵欣责任编辑:HC1

两会圆满闭幕,但对经济发展释放出的积极信号仍在扩散。比如在两会召开期间,两会代表建言中的高频热词 " 车规级芯片 " 就引发了广泛关注。

车规级指的是适用于汽车电子元件的规格标准,车规级芯片又常被称为汽车芯片,而这两年车规级芯片短缺问题一直困扰着汽车行业。古人有云," 辘轳虽小,能提千斤 "。汽车芯片作为汽车制造不可或缺的上游产业,决定着汽车行业的迭代和发展。

许多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都围绕着 " 汽车芯片荒 "、" 国产替代 " 等关键词。

汽车行业现芯片荒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关于推动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中提及,"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世界范围内陷入停工停产,经济发展停滞。疫情期间,由于多方因素,芯片供应出现短缺,各行各业均受到猛烈影响,特别是汽车产业。"

无独有偶,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亦提及:" 疫情爆发以来,汽车行业持续受到缺芯影响。随着今后智能网联汽车的加快发展,车用芯片(尤其是大算力芯片)的需求还将持续快速增长。"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则认为:" 当前汽车芯片的供应短缺和需求激增矛盾已十分突出,价格暴涨及市场乱象正在加剧企业的生存压力。"

缺芯问题正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汽车行业上空,无论国内外皆面临汽车芯片荒的困境。据媒体报道,现代汽车圣彼得堡工厂原计划在妇女节小长假后复工,但由于缺芯持续,复工计划被迫搁置;而大众汽车正在停止几个混合动力车型的订单,起因是芯片供应问题以及俄罗斯乌克兰冲突;美国电动车企 Rivian 上调两款电动汽车的价格,称通胀问题和芯片供应短缺造成此次提价。

汽车的缺芯现状,已然造成行业产能受限、上下游价格水涨船高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先了解 " 汽车芯片荒 " 的成因。事实上," 汽车芯片荒 " 是多重因素叠加后的结果。

最直观的因素就是新冠疫情。近年来,许多芯片工厂由于疫情反复而被迫停产。据媒体报道,2021 年越南疫情严重期间,多家芯片工厂停工;而马来西亚经历全国封城,汽车和芯片工厂停产数月。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芯片制造材料的供应国,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的黑天鹅事件 " 俄乌冲突 " 也将会加剧芯片供应紧张现状。

而在半导体市场研究公司 IC Insights 看来,短缺的真正原因在于 2021 年汽车芯片的需求激增,而不是半导体供应商无法提高产能。业内人士对《投资者网》表示,"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受热捧,终端消费需求刺激行业上游,使得汽车芯片在性能和产量上都被赋予了更高期待和要求 " 。东北证券在 2022 年汽车行业策略报告中,表示看好明年新能源车市场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天风证券 2022 智能驾驶行业研究报告中提及," 政策助力智能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高阶自动驾驶放量在即 "。

可以看出,是供给不足、需求高涨,供需关系的不平衡造成了现如今的汽车芯片荒现状。

推动国产替代

如何应对汽车芯片荒呢?两会代表们从政策面提出以下建议。

陈虹在建议中表示,希望通过政策引导、多方协同,建立车规级芯片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成立第三方检测认证平台。

曾庆洪建议,要保供稳供,梳理关键领域芯片供需情况,建立芯片及重要原材料应急储备机制。同时,要稳定市场,强化政策引导,加快汽车芯片整体产业链布局。

全国人大代表、小康股份创始人张兴海献策,从国家部委层面下设汽车芯片主管部门,制定汽车芯片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配套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大代表在讨论汽车芯片时,都提及了 " 自主可控 " 和 " 国产替代 "。王凤英建议,中期完善产业布局,实现自主可控;陈虹提及加快形成国产大算力芯片的研发、制造和应用能力;张兴海则提及协调资源、统筹管理国产汽车芯片的研发、制造及应用等。

东莞证券在今年 1 月的电子行业汽车芯片专题报告中表示," 相比消费电子和工业芯片,车规级半导体具有更高的行业门槛,目前行业话语权被欧、美、日企业主导,国内厂商在技术、规模上与国际领先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只有推动国产替代进程,才能有效避免贸易战风险,从而实现自主可控。只有当国内企业掌握先进核心技术,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走向世界前列。

优质公司初露锋芒

在国产替代进程中,国内也涌现了一批优质企业,遍布汽车芯片各个领域。

开源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按照半导体在智能汽车上具体的应用领域,将汽车芯片分为了计算及控制芯片、存储芯片、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和能源供给芯片五大类。

两会代表热议汽车缺“芯”潮 多领域“国产替代”已在路上

MCU 是计算芯片,又称单片机,一般只包含 CPU 这一个处理器单元。

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国民技术(300077.SZ)的 MCU 产品已经在电动两轮车、滑板车和平衡车等领域出货。3 月 4 日消息,国民技术董秘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 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主要从后装市场进行切入,在车身控制、汽车照明、智能座舱、汽车电源等汽车电子后装市场进行导入并批量应用。目前公司芯片产品在汽车电子领域的销售占比还不高,汽车电子领域是公司未来努力提升产品占比的下游领域之一。"

芯海科技(688595.SH)是模拟信号链和 MCU 双平台驱动的设计企业,公司首颗车规级信号链 MCU 通过 AEC-Q100 认证,已开始导入汽车前装企业的新产品设计中。华鑫证券近期报告认为,芯海科技布局高壁垒高附加值车规级产品,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有望提高企业盈利中枢。

SoC 和 MCU 都是计算芯片,但与 MCU 芯片不一样的是,SoC 芯片中包含了更多处理器单元,可以处理更复杂的事件。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表示,汽车芯片正从 MCU 芯片进化至 SoC 芯片。

全志科技(300458.SZ)从 2014 年开始布局智能车载芯片,车规级系列 SoC 芯片获大规模落地,应用于长安、上汽、一汽和小鹏等前装车厂;瑞芯微(603893.SH)发布的 RK3588M,是目前性能最强的车载 SoC 之一。

除计算及控制芯片领域外,其他四大领域也有许多优质标的。

例如,从事半导体产品设计业务的韦尔股份(603501.SH),其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中最主要的产品为 CIS 芯片(将光学影像转换为电子信号的设备)。公司在 2021 年业绩预增公告中表示," 伴随着市场对汽车、安防等领域图像传感器需求增长及公司在相关领域市场份额的提升,公司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绩实现了持续增长 " 。

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北京君正(300223.SZ)于 2020 年完成对北京矽成的收购,而后者深耕存储器领域三十余年,能够向汽车电子领域提供高品质、高可靠性的 DRAM、SRAM、Flash 等存储芯片。方正证券研究员认为,北京君正的车载存储芯片业务有望充分受益于终端市场的快速成长。

政策加持下,汽车芯片企业迎来良好发展契机。面对 " 缺芯 "、" 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 的现状,我国汽车芯片企业仍肩负使命奔波在路上。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那么,汽车芯片荒是否会在今年后三个季度得到有效缓解。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慧聪汽车”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