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组寒潮袭来,本土车规级激光雷达企业已悄然裁员

慧聪汽服网 https://qipei.hczyw.com 2022-11-29 出处:爱集微 责任编辑:HC1

随着各地自动驾驶法律法规的逐步推出,行业不仅出现了 " 胆怯 " 情形,围绕自动驾驶的部分产业链公司近期也陷入了发展低谷期。

其中,在车规级激光雷达领域,继 IBEO 破产重组后,Ouster 和 Velodyne 也将合并重组。不仅是国际企业,部分国内激光雷达企业同样陷入发展困境之中,近日,某已实现产品量产上车的激光雷达公司出现裁员情况,部分部门甚至被裁撤," 我们也是临时接到组织架构调整,公司觉得我负责的业务不需要了,未来估计都不会重启了。" 该公司前员工表示。

市值:1 家腰斩,6 家仅剩地板价

智能化被认为是继电动化之后汽车的下一轮新变革,为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早早布局,欲抢占市场先机,智能驾驶由此也成为高科技领域长盛不衰的投资热土,车规级激光雷达作为智能驾驶三大核心感知器件之一,产业链企业也受益快速成长,并涌现出了数十家国内外企业,IBEO、Luminar、Innovusion、Ouster、Velodyne、华为、览沃科技、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一批企业已率先脱颖而出。

不过,近段时间车规级激光雷达行业并不太平,众星拱月般的高光表现已悄然发生改变。

国庆前夕,车规级激光雷达先驱 IBEO 官宣申请破产重组,并称其现金流仅能维持 400 多名员工的薪资发放至 11 月底,截至目前,该公司还没有进一步披露重组进展。

作为非上市公司,破产重组不失为 IBEO 的 " 续命 " 手段之一;事实上,不仅非上市公司要续命,上市公司也面临生存危机,日前市场爆出 Ouster 和 Velodyne 两家公司计划抱团重组,加大了市场对车规级激光雷达行业陷入发展困境的担忧。

美国时间 11 月 7 日,Ouster 和 Velodyne 共同宣布将合并重组,以加快资源整合并寻求自动驾驶业务实现盈利。重组后,新公司将以 "Ouster" 开展业务,而 Velodyne 将会出现部分裁员情况,因此,本次重组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 Ouster 对 Velodyne 进行并购。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 5 个月前的 6 月 19 日,Velodyne 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起了对 Ouster 的专利侵权诉讼,Velodyne 认为,Ouster 侵犯了其多项专利,要求 ITC 禁止 Ouster 相关侵权激光雷达设备、组件及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据介绍,Velodyne 指控 Ouster 侵权专利达 558 项。事实上,除了 Ouster,Velodyne 此前还向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同行发起过诉讼。

资料显示,与 Ouster 等后起之秀不同,Velodyne 早在 2005 年就发明了实时环绕式激光雷达系统,是车载 3D LiDAR 行业鼻祖,两年后的 2007 年,该公司才注册成立,此后又推出 HDL-64 等新产品,销售单价一度高达 8 万美元,相关行业数据显示,巅峰时刻,Velodyne 全球市占率曾高达 90%。

某位了解 Velodyne 的行业人士认为,该公司聚焦机械式激光雷达,却也因坚持机械式方案而跟不上市场发展需求," 半固态、固态才是未来发展方向。" 事实上,不仅 Velodyne 陷入困境,Ouster 的日子也不好过。有分析认为,无论技术路线还是经营领域,两家公司都有很多重叠之处,如均主攻机械式旋转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等,让两家公司面临的问题更为趋同,因此,即便已经开始布局固态激光雷达,但市场对两家公司合并后的发展前景仍持怀疑态度。

而笔者进一步分析也发现,自 2021 年以来,国际上超过 25 家较为知名的激光雷达初创公司中,在技术推进、业务合作、推出新品等领域的进展并不多,随之而来的则是股价喋喋不休,如 Ouster,股价最高时达 16.87 美元 / 股,但截至 11 月 24 日股价仅剩 1.23 美元 / 股,跌幅达 92.71%;Velodyne、Innoviz Technologies、Aeva、Cepton、Quanergy Systems、Luminar 六家激光雷达公司截至 11 月 24 日股价也分别较最高价跌去 95.62%、57.6%、91.9%、96.79%、99.7%、81.56%,仅主攻固态激光雷达方案的 Innoviz Technologies 跌幅最小,其余几乎都跌到了地板价。

增压:寒流来袭,裁员已悄然上演

如上介绍的 7 家车规级激光雷达上市公司中,股价暴跌的背后,技术突破难度大、研发周期长以及市场开拓不利是引发二级市场恐慌的几大因素。据统计,截至目前,国际市场主要有奥迪、本田、奔驰、丰田、宝马等少数主机厂在布局激光雷达车型,其中,已推向市场的仅有奥迪、本田和奔驰等。

国际市场上,不仅推动激光雷达车型的主机厂偏少,实现商业化的车型更少,据了解,本田的激光雷达车型实际是限量的验证车型,奥迪和奔驰的激光雷达车型销量也不理想,而且,目前主要受益的车规级激光雷达企业,并非如上所介绍的 7 家激光雷达上市公司,而是 Tier 1 法雷奥,进一步挤占了有限的激光雷达市场空间。

据统计,上述 7 家公司中,已有 Luminar、Cepton、Innoviz、Quanergy 四家企业获得项目定点,其中,除图达通外,其他几家企业均未实现大批量交付,如 Luminar 计划交付的上汽非凡 R7,原计划今年第三季度开始交付,今年交付量要破万,实际上该车到 10 月底才开始首批交付,且目前销量刚破百,对拉动激光雷达销量非常有限。其他激光雷达车型同样如此,导致激光雷达企业仍将继续承压,除了 Ouster 收购 Velodyne 外,Quanergy 也官宣退市;另据了解,Aeva 营收难涨,亏损却不断扩大,其运营也是日益艰难,

更严峻的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自动驾驶主机厂,向来反对视觉以外的感知方案;同时随着全球陆续有自动驾驶法律法规推出,市场对推进高阶自动驾驶反而变得更为谨慎,已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 即便技术能达到,宁可说自己做的是 L2.9999 级,也不要说自己是 L3 级,因为自动驾驶等级越高,主机厂的责任越大,两者的区别是主机厂是否要承担责任。"

法律法规的日渐完善,实际上对高阶自动驾驶的发展形成了束缚作用。而激光雷达为实现 L4、L5 等级自动驾驶的核心传感器之一,当高阶自动驾驶发展遇阻,激光雷达上车也将遇阻。

从市场表现看,已实现批量交付的激光雷达车型主要有小鹏 P5、小鹏 G9、蔚来 ET7、蔚来 ET5、蔚来 ES7、上汽智己 L7、极狐阿尔法 S HI 版、阿维塔 11 等车型,其中,激光雷达车型销量最大的两家主机厂中,小鹏汽车已连续数月销量同比、环比下跌,发展困境凸显;蔚来虽然同比略好于小鹏,但月销量同比并没有明显变化,处于发展停滞状态;其他激光雷达主机厂中,月交付量也未实现大突破。

受此影响,国内激光雷达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表面那般风光,相反,部分企业已遭受整个市场行情的负面情绪所波及,并出现了裁员等情况。

据了解,国内某已实现激光雷达上车的企业,近段时间一度连续数月未对外发声,笔者了解到,该公司日前一直处于内部架构调整阶段,对部分部门进行裁撤、对某些团队实施裁员,该公司前员工表示," 我们也是临时接到组织架构调整,非常突然,公司觉得我负责的业务不需要了,未来估计都不会重启了。"

事实上,该公司发展遇阻已有先兆,业务推进难度大,且近日合作汽车品牌还因自动驾驶事故被舆论讨伐,加大了销售压力。此前该公司内部人士就曾多次抱怨自动驾驶开发难、研发周期长,导致公司只能靠 " 输血 " 生存,而无法实现自我 " 造血 "。

另外,量产交付是摊销成本的重要手段,不过目前仅有禾赛科技一家企业官宣实现月交付量破万,其他企业交付规模仍有待提升,这意味着降本压力仍在,某激光雷达内部人士表示," 虽然我们宣称成本是 500 美元,实际上还是需要 700 美元以上的。"

受终端市场、海外大厂的负面情绪影响,国内激光雷达行业受到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除了个别企业,预计其他激光雷达公司受到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不光是激光雷达行业,现在已明显感受到整个自动驾驶产业投资及运营都是收紧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慧聪汽车”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