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球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普及和应用已成为重要烦人力量,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动力电池的退役潮也悄然而至,给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实现双碳,全球能源结构都在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到2050年时,电力和氢能在能源消费占比中将增加至50%以上。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全球发电结构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目前29%是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时可再生能源的量将会占比86%(83千亿千瓦时)吗,那么如何有效破解这一回收难题,实现动力电池的规范回收和再利用,已经成为潜力巨大的市场话题。
吉利汽车近日对外透露,正加速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循环利用与再制造能力,已实现对动力电池中的镍钴锰材料回收率超99%。此前,吉利汽车再次入选“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2024)”榜单,蝉联中国车企第一,且是汽车行业唯一获得“五星级”卓越评价的企业,ESG战略成效显著。
近年来,吉利在电池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过1100亿元,通过入股合资、自研自产等方式已经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链生态化布局。在电池回收领域,吉利逐渐形成了以主机厂为核心的产业联盟回收模式,正逐步健全“上游:电池回收+中游:修复、梯次利用与再生+下游:场景应用”的市场化电池回收机制,促进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的生态链体系建设。
动力电池退役潮的影响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在5年至8年之间,随着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报废期,动力电池的退役潮已经来临,据统计,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已超过58万吨,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602.8万吨,如此庞大的退役动力电池,若不及时、规范地回收处理,将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安全隐患。
因为退役的动力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钴、镍、铜等元素和易燃的有机溶剂,若随意丢弃或处理不当,这些有害物质将渗入土壤、水源和大气中,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难以逆转的破坏,那些未经处理的退役动力电池易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动力电池回收的挑战
尽管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难点和挑战,一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规范化回收率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回收体系不完善、回收渠道不畅通、回收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另一方面,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技术也面临着高效、环保地提取退役动力电池中的有用材料等技术上的难题。
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前景
全球范围内,德勤咨询报告预计在未来5年,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突破1200亿元规模,即使有困难有挑战,但是既然有市场就代表能解决,比如建立健全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包括国家层面也曾公布明确动力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回收流程和监管机制,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动力电池回收工作,推动形成产业化的回收体系,加强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研发,加大对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退役动力电池虽然不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但其在储能、备用电源等领域仍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