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视财经报道,证监会公布了“轮胎钢帘线大王”胜通集团的财务造假大案。
这是2021年违法案例中,债券市场财务造假的典型案例,该案件涉及金额巨大,震惊整个轮胎圈儿。
造假615亿元,
多次传出重整信息
1、财务造假:停产后每年还有30亿元收入
央视财经披露,胜通集团在2013年至2017年期间,通过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直接修改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等方式,连续5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累计虚增收入615亿元,虚增利润119亿元。
证监会调查还发现,由于环保质量等原因,这家公司早在2013年就已经停产了。但是在胜通对外披露的材料中,这家公司平均每年还在贡献约30亿元的收入。
并且,根据胜通集团披露的虚假财务数据,测算出的钢帘线产品数量,是胜通集团设备总产能的3倍以上,远超胜通集团的实际生产能力。
胜通钢帘线一厂
胜通钢帘线二厂
胜通钢帘线三厂
2、前中国企业500强企业,突然破产
据了解,胜通集团创于1987年,主营业务是钢帘线和化工业务,曾经被誉为山东的“钢帘线大王”,是一家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国家大型企业集团,曾是中国企业500强。
2003年,其子公司山东胜通钢帘线有限公司成立,公司自主建设完成的智能化工厂曾被工信部授予“2017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制造业与互联网相融合试点示范项目”等荣誉称号。
但在2018年,胜通集团及其子公司多笔到期债务违约,偿债能力恶化,向法院申请破产,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小邦从天眼查上了解到,胜通集团也有多项司法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案例:历史被执行人有5次,法律诉讼27次,股权出质2次。据小邦查看,法律诉讼大部分上都是因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3、多次传出重整、招募投资人信息
小邦发现,在破产之后,胜通集团也多次传出重整的消息。
2019年2月,胜通集团被一份网传的会议纪要曝出债务危机——银行借款已有21.66亿元迁为不良;存续债券53.5亿元难以偿付。
2019年3月,胜通集团公告,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但具备重整条件,公司向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重整。3月15日,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公司重整申请。
2020年1月10日,有一份公告称,经过综合评审,山东胜通钢帘线有限公司分应收账款、部分对外股权投资已招募到重整投资人。
胜通集团表示,剩余资产将继续招募重整投资人,对于招募重整投资人有困难的板块或资产,管理人将按照管理方案进行管理和处置。
很多知名轮胎企业都曾与胜通集团合作
胜通集团被称为“钢帘线大王”是有原因的,因为胜通钢帘线曾与多家轮胎企业都有紧密的合作。
包括外资品牌印度阿波罗、韩国锦湖、日本普利司通、韩国韩泰、日本住友、横滨轮胎,和国内知名品牌杭州中策、三角集团、上海双钱、贵州轮胎、华南橡胶等,均曾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
另外,山东胜通集团还曾为万达宝通轮胎的母公司万达集团担保过。2018年6月29日,山东胜通集团对外担保总余额大概为39亿元,其中有万达集团。
胜通钢帘线还能重生吗?
虽然胜通钢帘线破产,并被曝出财务造假丑闻,但胜通钢帘线并没有从市场上消失。
2021年4月27日,上市公司山东大业股份在股东大会上宣布,公司成功实现对胜通钢帘线的收购,使其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21年12月21日,大业股份公告拟以现金收购的方式,收购胜通集团旗下的4家子公司。
在2022年5月23日大业股份的业绩说明会上,公司总经理郑洪霞表示,公司对胜通钢帘线的17亿元的并购款已全部支付完毕。胜通钢帘线将于2022年5月份纳入合并报表。
大业股份表示,收购胜通钢帘线后,总产能将达到90万吨,与行业第一的兴达国际接近,未来将整合“大业”、“胜通”双品牌,进一步增大企业的规模优势和竞争力。
因此,“胜通”钢帘线品牌还将活跃在市场上。
总结:胜通集团财务造假事件非常轰动,之所以造假,是因为想吸引更多的合作企业,但事情败露后,合作企业难免会受影响。
如今,疫情反复、经济下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轮胎行业从业人员都应该提高风险意识,因为稍有不慎,就会面临生存挑战。
这件事也应该为我们敲响警钟,每个轮胎厂在选择合作企业、轮胎人选择代理品牌时,都应该谨慎谨慎再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