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机油、废铅酸蓄电池、废弃漆渣、废油抹布等物品分门别类,各有单独的存储间;安全标示、应急制度,一一上墙;对于危险废物贮存管理的要求,汽修厂工作人员对答如流……近日,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检察院对辖区汽修行业危险废物整治情况开展“回头看”,办案检察官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调查走访查找污染隐患
“汽修厂周边的土壤被侵染成黑色,排水沟里的油污在阳光下格外刺眼,废机油桶随处堆放,旁边取暖的火盆还闪动着火苗……”2021年初,在走访某汽修厂时,利州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在汽车维修、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废机油、废铅酸蓄电池等危险废物越来越多。如何加强汽修行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消除生态环境安全隐患?利州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决定主动出击。
“保护要有预见性,要挖掘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可能损害公共利益的问题,提前介入,防止更严重的问题或事故发生。”该院检察长王绍连在一次公益诉讼工作调研会上说。
根据交通运输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2021年3月,利州区共有360家汽修厂。检察官根据汽修厂的经营、分布情况,对其中50余家汽修厂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发现,一方面,危险废物的贮存、管理环节存在污染和安全隐患,部分汽修厂贮存、管理危险废物不符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等相关法律规定,未设置专门的封闭贮存场所、未分类贮存、未设置防渗漏设施、未设置危险废物标识、未建立安全应急预案和危废台账。部分汽修厂将沾有机油的手套、抹布、报纸等物品,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理。另一方面,危险废物处置环节存在公共安全隐患,部分汽修厂将废铅酸蓄电池、废机油交给不具备回收资质的企业或小商贩处理,部分汽修厂未依法履行危险废物转移手续,存在未制作、留存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或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致使危险废物脱离监管。
公开宣告促多部门合力整改
为科学提出检察建议,办案检察官及时与汽修厂工作人员及生态环境、交通运输、乡镇政府等部门人员沟通研讨。
“你们说得太专业了。只要机油桶摆放整齐、店面干净,不就行了?而且,我们又没有执法权,说了人家也不会听。”说到危险废物该如何正确贮存、管理,部分乡镇、街道办事处等基层部门人员一脸委屈。
“污染防治任务重,部门人手紧缺。”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颇感无奈。
“要彻底解决汽修行业的危险废物问题,必须打通职能部门之间的关节,构建横纵交叉连接的监管制度。”该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张杰瑜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为督促职能部门加强协作、推动对汽修行业危险废物问题全面整改,2021年4月28日,利州区检察院举行了公开宣告会,向区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部门及汽修厂所属乡镇、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现场送达了15份检察建议,并邀请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到会监督。
检察建议指出,要通过加强检察机关、生态环境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之间横向协作,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形成监管闭环;加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门与乡镇、街道办事处之间的纵向协作,强化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一线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发现、辨别污染和安全隐患的能力。
“目前,汽修行业危险废物问题尚未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但如果不加以规范,后果不堪设想。希望检察机关能持续跟踪行政机关的整改情况,确保污染和安全隐患得到彻底消除。”参加公开宣告会的四川省人大代表桂勇表示。
“一些汽修厂工作人员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宣传和监管。”利州区人大代表邓元礼建议。
会后,利州区检察院就此项工作向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副市长吴桂华作了专题报告。吴桂华表示了认可,要求生态环境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督促整改。
“回头看”推动形成常态化监督机制
在检察建议的推动下,广元市、利州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交通运输部门以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制定了专项整治方案,并召开整治工作推进会。会后,利州区生态环境局立即督促汽修厂制定“一企一策”整治方案,对问题典型的汽修厂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对问题较轻的35家汽修厂现场督导,当场完成整改。
为彻底解决信息沟通不畅、职责不清等问题,利州区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了针对汽修行业环境整治的“12条要求”,明确了从落实主体防治责任到申报登记、贮存管理、转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要求。目前,利州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区交通运输局组织汽修行业从业人员、一线环保监管人员进行了汽修行业危险废物贮存、管理、处置等方面专业知识培训和现场指导5场,参训人数200余人。
“利州区检察院聚焦汽修行业,及时消除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隐患,维护了市民的健康和安全。”近日,目睹了汽修行业危险废物问题整改成效的利州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坤德忍不住夸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