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乘用车(轿车)产量统计数据已经出炉,车型按照车型、排量、驱动系统进行了细分,其中还包括手动挡汽车的数据。
全年手动挡汽车的销量为1202160辆,占比为20.88%,同比下滑9.58%,环比下降8.77%。
下滑趋势已经很明显,预计2022年的手动挡汽车占比会更低;因为现在仍旧使用手动变速器(以下简称为MT)的乘用车型主要以面包车为主,而面包车的销量下滑幅度更夸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当五菱宏光连续爆冷、面包车的时代也许真要结束了。主流乘用车型诸如轿车和SUV均以自动挡为主,燃油动力自动挡汽车的消费门槛已经拉低到五万级,纯电动乘用车的门槛跌破三万,而这种车型里就没有MT。
MT为什么会被逐渐淘汰?
老司机总认为会驾驶手动挡汽车才算是专业,因其操作流程相比自动挡汽车更复杂,殊不知淘汰MT的核心因素正是因为操作复杂;技术的进步一定是让操作“做减法”,说白了就是让操作更简单,因为只有更简单的操作才能实现更高的效率,对于家用车而言则会有更轻松的驾驶体验。
“司机”是个很有意思的词,其本意是能够操控某种机器的人,在汽车普及之后主要用于定义具备操控汽车这台机器的人。
什么是专业?
似乎除用于工业生产的大机器以外,其他作为通勤工具的“交通机器”的操作员都算不上是掌握专业技能的人;驾驶只是一种正常生活中所需要具备的生活技能而已,和骑行车甚至于走路相同,所以驾驶汽车“秀操作”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你会认为走路的时候用“特殊的步伐”走出相同的里程会有什么特别的吗?似乎只是有些奇怪吧。
然而,曾经的家用主流车基本都是手动挡,这又是为什么呢?说白了就是因为便宜。作为资深手动挡汽车的驾驶员,作为“左脚一脚碎砖头”的老司机,扪心自问为什么曾经要买手动挡汽车……不就是因为便宜嘛。曾经的自动变速器以AT为主,这种变速器有两个设计专利,行星式齿轮和液力变矩器;生产这种变速器就要交付专利费用,以至于AT变速器的制造成本相当高,自动挡汽车的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了。
反之手动变速器的制造成本要低很多,所以手动挡汽车就会足够便宜。
在任何一个汽车市场里,高价车都不会是主流车,于是手动挡汽车则成为了主流;可是一旦AT变速器的专利保护期结束,这种变速器的制造成本就会大幅下探,同时期又出现了其他类型的自动变速器,比如双离合变速器,自动挡汽车开始“内卷”喽。
近十年里,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成本越来越低,低到一台优秀的自动变速器的成本只比MT贵几千元;至此手动挡汽车就要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了,因为汽车是大宗消费商品,现在也算是轻奢品,大宗消费商品的消费单位一般以家庭为单位。以现在的DPI数据为参考,购买汽车不用“将就”而要“讲究”了——自动挡汽车越来越便宜,消费能力越来越强,此时不用再选择操作复杂的MT喽。
MT是起点也是过渡,自动挡是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
最终淘汰MT的一定是“汽车电动化”,因为电驱系统完全不用变速器;燃油车之所以要用变速器,核心因素在于内燃机不能长时间高转速运行(如没有变速器则高车速需要高转速),因为内燃机转化动力的损耗极大且存在磨损和高温等诸多特点,高转速运行的油耗会奇高且使用寿命会非常短,同时还要面对极大的噪音。
可是电机既没有高温和磨损的问题,转化动力过程中的损耗又极低,电机可以以高转速直接驱动车辆实现高车速,这就不需要用变速器来控制转速了。
变速器不仅是“变车速”,更多的是控制发动机的转速。
所以只要车辆实现了电动化,那么不论MT/AT/DCT就都要被淘汰了;这也是汽车实现电动化障碍重重的因素之一,一旦实现电动化则要彻底打破原有供应链体系,这对于西方汽车工业体系会是致命的打击。
最后再给学员们一个建议:如果不打算开卡车的话,驾驶证考C2就足够了,因为即便考了C1,以后您也没有什么机会去开手动挡汽车了;卡车实现电动化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自动挡卡车目前也不是主流,原因在于运输市场的竞争力很大,从购车环节就要严格控制成本。
如规划驾驶客车也建议C1,长途客车还是以手动挡汽车居多;不过公交车倒是基本都用新能源汽车了,这些绿牌客车都是自动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