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落实好已出台政策,谋划更多增量政策,形成促消费“组合拳”。
接下来,商务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汽车消费,包括鼓励汽车更新消费、稳住新车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扩大二手车流通以及推动汽车后市场发展等。此举旨在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促进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但仍面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等挑战。因此,商务部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才能促进汽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01
政策延续,消费升级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美好生活。”当前,汽车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也是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
2023年开始,汽车价格战的鲇鱼效应开始席卷各地市场,在提振消费、全力拼经济的大背景下,20个省市出台了相关刺激政策,多是以消费券、补贴等形式出现,补贴金额共计上亿元。
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11.1万辆和269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和10.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2.6万辆和83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7%,市场占有率达到30.8%。
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945亿元。其中,汽车类消费额为43280亿元,占比约10%,成为支撑国内消费的重要支柱。
8月21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融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商务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合理增加对消费者购买汽车、家电、家居等产品的消费信贷支持。
9月2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商务部将在推动前期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的基础上,围绕重点领域,推动出台支持汽车后市场发展等一批政策举措。
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眼下正值年底汽车销售旺季,政府部门的利好政策刺激车市。短期来看,必定会激发消费者购车欲望和热情,带动汽车销量增长。
02
真金白银,各方降价
临近年末,除了各地纷纷通过出台政策文件、发放消费补贴或消费券,各大汽车品牌也在花式促销进行冲刺。
要利润还是要销量?
[b]
[/b]
当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保销量还是保利润已经成为摆在各大车企面前的难题。从今年年初持续至今的降价潮,第四季度有愈演愈烈之势。继3月份经历的价格战后,新能源车市新一轮降价潮再度来袭。
自12月以来,近20家车企相继发布价格优惠信息,有的是官方宣布降价,有的则是通过限时折扣等形式给予消费者补贴。
事实上,车企或明或暗的降价让利,中心目的就是短期内实现销量增长和市占率、缓解产品库存压力。
截至第三季度,多家车企的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完成率堪忧。整体来看,仅有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及吉利汽车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七成,蔚来、小鹏的实际销量甚至未能达到原定目标的一半。
一方面,车企之间的竞争促销会对年底车市构成稳定支撑,助力车市销量冲击新高点。预计今年全年汽车总销量有望突破3000万辆,同比增长11.7%;2024年,总销量有望达到3100万辆,同比增长3%。
另一方面,冲量阶段随着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未来会有更多车企加入促销降价行列,进一步挤压车企利润空间。今年的车市就是“卷”,明年会更“卷”,产品高度的同质化,加上内需乏力,明年竞争将会非常激烈。
随着年末消费旺季到来,新能源车型持续与燃油车型抢占市场、消费者愈发理性,行业竞争势必会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