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引IHS Markit 新闻)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中国汽车市场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在电动出行领域。中国已从昔日的“逆向工程”大国,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并在电动汽车领域引领潮流。
自上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外资投资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开始蓬勃发展。通过吸引外资、建立合资企业,中国汽车制造商获得了先进技术,实现了汽车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大幅提升了国内市场的制造能力。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产量迅速攀升,于2009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并保持至今。2023年,中国更是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中国在电动出行领域的雄心壮志是推动汽车市场加速增长的关键因素。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空气污染和进口石油价格波动风险日益凸显。为此,中国政府将重心转向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NEV),推出了一系列监管框架和补贴政策,以促进NEV的广泛应用。2020年,中国设定了目标,即到2035年,电动汽车将占全国汽车销量的50%。在这些激励措施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屡创新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9万辆。
除了环保效益,新能源汽车的聚焦也让中国汽车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正在电动汽车领域加速创新。例如,比亚迪(BYD)等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电动化和电池技术方面领先全球,并正在迅速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凭借丰富的能源转型关键材料储备,中国国内制造商在电动汽车领域相较于外国竞争对手具有先发优势。外国制造商仍主要专注于内燃机车辆,并因价格、续航里程和充电基础设施等担忧而面临电动汽车普及速度放缓的问题。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以低廉的生产成本和实惠的产品,在电动汽车普及方面领先于西方。
202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时,欧洲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的主要出口目的地。那年,中国原始设备制造商MG超越特斯拉,成为欧洲大陆第一大出口品牌。其他中国品牌如蔚来、小鹏和奇瑞欧萌达也在欧洲扩张的初期阶段。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国也在政府的努力下,通过制定法规、设立试点区和发放许可证,逐渐成为主导力量。
尽管地缘政治环境不断变化,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中国电动汽车品牌的长期前景依然乐观。随着中国加速向电动汽车转型,并在欧洲等扩张市场采取措施多样化投资组合和本地化生产,中国汽车品牌正蓄势待发,准备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