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润滑油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合成技术应用在润滑油领域,根据广大学友们的要求,商机苑商学院将在5月25-28日在昆山举办《润滑油生产调配技术高级培训班》醚类、酯类、PAO、烃类等合成油产品配方详解,生产技术与应用问题解答。知名专家授课,难得出席,欢迎新老学员参加,详询:刘老师18948329781
2019年以来,汽车后市场门店仍面临着利润摊薄、环保压力、客户流失率提升等压力;行业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汽车后市场大约44万家汽修门店中,门店的整体盈利率在下降,盈利的门店数量不断减少。“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今天,很多汽修门店经营或将陷入‘毛利’陷阱,从而被淘汰掉。”业内人士表示。
在对汽车后市场门店的经营分析中发现,门店仅能依靠零部件加价等经营方式维持,而随着汽车配件市场不断电商化、透明化,“汽车后市场经营进入了微利时代”。
与此同时,汽车已成人们的日常代步工具之一,车主们对于个性化消费需求,以及品质、环境等软性的消费环服务节越来越重视;因此,仅凭“手艺”把车修好已不是客户的惟一诉求。这就要求汽修门店需要系统化、全方位为不同车主提供服务,原先“老板用小本子记账”的经营模式,必将逐渐被品质化经营、精益化管理模式所取代。实践证明这可能是汽车后市场走向新阶段的靠谱选择之一。
汽修门店该如何服务客户?
公安部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私家车保有量达1.89亿辆,每百户占有汽车数量超过40辆、近五年年均增长1952万辆、机动车驾驶人数超4.06亿人、平均车龄超6岁…随着国家拉大内需不断鼓励针对汽车的消费政策,将进一步释放中国万亿级的汽车后市场规模。
从宏观的层面上看,中国汽车后市场不缺少用户;有行业专家计算称,按照当前的汽车后市场用户量级,平均每家门店将拥有近400名客户!这就意味着即使是路边夫妻店,按理日子都不会过的很差,但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汽修门店经营的痛处其实并不缺用户,而是缺少将客户服务好的能力。
怎样把客户服务好是每个汽修门店管理者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如此多的用户群中,其大多数为80、90甚至00后,他们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在追求个性化服务、品质化消费习惯方面,要远远强过上一代车主。比如他们可能更乐意去品牌连锁的汽修门店接受服务、店内的休息区必须得有WIFI、使用的零部件须有一定品牌知名度、比较反感现场直白的推销……如此等等
显然一般的汽修门店经营范围中并不具备服务的能力,而行业还在大打价格战吸引客户的经营环境下,门店微利经营的困境自然无可避免。要想满足客户越来越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单个门店单打独斗的经营势必会压力倍增,加入到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成熟经营,“精益”经营体系,自然是风险最小的经营选择之一。
增加经营毛利从抱团“集采”开始
从全国近千家门店经营数据库分析得出,分解结果表明汽修门店想要盈利,增加零部件产品的毛利率,是汽修门店经营者目前很现实的经营选择之一。
但在汽车后市场领域,零部件价格几乎透明化,汽配城逐渐走弱,国家对于假冒伪劣商品不断打击,加上电商平台透明的销售价格,门店想要通过零部件“加价”销售,显然不是一种可长久持续的经营策略。
但用户对于品质化消费的提升,给汽修门店经营的盈利空间带来了机会。
所以,简单的来说,门店想要通过销售零部件增加毛利,合理靠谱的方式有如下两种:加入品牌连锁机构,享受连锁生态的品牌零部件销售红利;通过加入地域性的‘集采’机构,实现采购成本降低的目标。
人才是门店的关键竞争力
汽车后市场的经营模式无论怎样变革,将服务落地是整个服务流程中的核心环节。决定服务落地水平的两个关键指标:优秀的执行人才以及行业先进的管理模式,而这两者均聚焦于一点,那就是“人才”。
人才是汽修门店经营的关键竞争力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分析汽车行业人才现状时表示,“人才总量不足、人才流通性频繁”已成为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据紧缺人才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汽车后市场人才缺口超过四十万人。
对于一般的汽修门店经营者来说,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减少门店的人才流失率,提升客户对于门店的信任度……这一系列最终都会指向最终的经营层。同时,由于汽车后市场自身的服务属性,大量90、00后对于工作环境、薪酬、工作软硬件等的要求越来越高,门店的用人成本自然也将不断提升。
但对于汽修门店经营者来说,培养人才的成本太高且容易流失,没有优秀的人才将降低给客户提供服务的水平,从而可能丢掉了更多客户,如此将会陷入一个死循环。因此门店想要提升服务品质,人才可能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除了国家大力推进职业化教育的方式之外,目前行业的一些具有影响力的领导的品牌,也在尝试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以实现在经营生态内的人才自给自足。
汽修门店亟需精益化管理
在目前中国44万汽车后市场门店中,超过70%的门店均为路边“夫妻”店,经营辐射周边3-5个小区,养家糊口略有盈余,基本谈不上经营策略、方向及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而少数有觉悟的汽修门店老板,可能会将“老板”文化渗透在日常的经营中,至于系统性的规划经营,离他们总有一段距离。
但中国汽车后市场门店承担着服务绝大部分中产价格群体的任务,他们的消费需求自然不能被这样的门店管理者所满足。尤其是行业进入“精益化”经营时代以来,这种经营模式可能会革掉是普通门店的“命”,因此想要分羹未来的汽车后市场蛋糕,首先需要保证你得活的足够长能等到分蛋糕的时候,其次将自己推离目前经营的舒适区,为未来长远考虑,这应该是每一个汽修门店经营者要考虑的事务,那么借助外力实现“精益化”经营管理,快速实现经营转型可能就是上策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