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辆小车发生自燃起火,交警赶到现场后立即疏散围观人群,并对该路段进行交通管制。交警将自燃车辆拖离现场,解除交通管制,恢复道路通行。本次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车辆自燃原因需进一步调查。
夏季是车辆自燃的高发时节,另外,随着气温不断上升,车辆故障率也会随之提升,而燥热的天气还易诱发驾驶人瞌睡、发怒。
如何避免车辆故障、自燃,预防驾驶人路怒、瞌睡,蜀黍有妙招分享给大家。
防故障
定期检查文明驾驶
天气转热,汽车出现的毛病也越来越多,汽车在烈日下暴晒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机体过热、爆胎、水箱“开锅”等“高温病”。
交警支招
加强车辆检查与保养,尤其是水箱、节温器、散热系统、轮胎、制动系统等关键部分,及时消除隐患。
尽量在阴凉地带停车,避免高温暴晒。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长时间滞留在高温下易加速车辆零件老化而引发故障。
文明驾驶,不要激烈操控,不可超速超载,避免引发故障。
行车途中发生故障,可移动的应移至不影响交通的地方,人员快速疏散撤离,至安全地带等待救援;在车辆后方摆放三角警示牌,没有三角警示牌的可用其他明显物体替代;夜间应打开双闪、示廓灯。
学习车辆失控应急技巧。车辆失控时坚持“先避人,后避物”原则,尽量避免自身及他人遭受伤害。
防自燃
检查油电路抵制改装
电路或油路老化可能引发车辆自燃。其中,电路老化易发生短路;油路老化导致漏油,若遇到火源易方式火灾。换装音响、添加空调的车,也可能因改装电线不当而引发自燃。
此外,车内存放易燃物,受阳光长期照射也会引发燃爆;可燃物卷入发动机舱、排气管,遇高温、火星也可能被点燃。
交警支招
定期检查车辆电器设备、绝缘情况,燃油油管、动力转向油管等情况,及时消除隐患。
不要在车内随意牵引电线或加装设备,以免造成短路。
在行驶中闻到焦味、看到车头冒烟,应迅速靠边停车、熄火,检查车辆,切不可疏忽大意。
随车配备灭火器,并学会使用,在等待救援时,可利用灭火器进行初期扑救。
别在车内放打火机、香水等易燃物;普通车辆勿载放汽油、柴油、酒精等危险油品或易燃品。
建议在阴凉处停车,避免太阳暴晒。
防路怒
自我克制避开冲突
驾驶人开车时,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有所不适。其中,部分适应力较弱的人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一旦遇到交通突发情况,便极易情绪失控,被称为“路怒症”。夏季气温升高,燥热的环境会使人们的脾气暴躁,加剧了“路怒症”的发生。
交警支招
驾驶人应自我约束,文明驾驶;尽量少鸣笛,减少噪音。
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避免因堵车而增加心理负担。
在情绪不好时,尽量不要开车。若出行距离不太远,建议骑自行车或步行,避免坏情绪被扩大。
遇上“路怒症”驾驶人,应保持镇静,避开冲突,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防瞌睡
保证睡眠停车休息
夏季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容易产生疲倦感。尤其是长途驾驶,驾驶人需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加上驾驶室空间狭小,空气循环不畅,易出现精神不振、眼睛疲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疲劳反应,降低了交通突发情况的应急能力。
交警支招
保持充足睡眠。尤其白天需长时间驾驶时,夜间一定要休息好。
尽量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驾车,可在早晚凉爽时段开车,保证行车时有充足的精力。
行车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变换车道、车速,避免长时间直线行驶造成疲劳。
夏季建议连续驾驶2小时后就应适当休息,在安全可停车地带停车,待头脑清醒后再开车前行。
可在车上存放防暑降温药品,如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避免高温中暑产生疲倦。
行车途中不能空腹开车,会加重困倦;也不能吃得过饱,影响脑部血液供应,降低人的反应能力。应吃清淡食物,不暴饮暴食。
特别提醒
不穿拖鞋开车
夏季炎热,部分驾驶人贪凉快,会穿着拖鞋开车。拖鞋无法完好地包裹双脚,极易脱落,无法踩实踏板,造成操作失误。有甚者会卡在踏板下,引发更大的危害。建议驾驶人在开车时穿着轻便灵活、摩擦力强、贴合度高的平底鞋,切勿穿拖鞋驾车。
酒后严禁驾车
夏季夜生活丰富,是酒醉驾的高发期。酒后驾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违法者也将面临严重的处罚。
根据法律规定,酒驾机动车将被记12分、暂扣驾照6个月、罚款1000元;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吊销驾照,处15日拘留。
醉酒驾驶机动车,将被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照,并追究刑事责任;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重新取得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且将被追究刑事责任。醉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吊销驾照,终生不得重新取得,并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骑车莫用遮阳设备
骑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时,一手撑伞,一手握车把的情形,在夏季街头并不少见。如此操作易使车辆失衡而发生事故。
此外,还有部分电动自行车会在车上加装遮阳棚等设备,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扩大车体面积,增加碰擦事故率;增大驾车人盲区;影响车辆转弯灵活性,不利于驾车人快速避险,增加了伤亡概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