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是一个变革元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增速减缓,意味着结束了我国汽车产业一直以来简单的的高速增长期,而将进入一个复杂的调整期,
近年,一方面进入汽车行业增长呈负增长过渡,另一方面积极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转型升级过程中既有压力,但同时也是行业和消费经济的一个发展机遇。
汽车行业的生态调整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有一点值得深思,因部分低价、劣质的贴牌车机以补贴形式流入汽车后市场,虽然短期内带动了大幅度的用户增长,但由于不注重产品质量和没有长期发展的规划。以致于大部分车机厂商名字很快就昙花一现,这种打着“高补贴“互联网思维旗号的企业带进了汽车后市场阻碍行业良性发展。
在汽车行业领域中,生存在产业金字塔底层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首先感受到异常,大部分厂商都是利润率下滑并且状态疲软,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第十五届上海汽配展上发布的《2019上海及长三角汽车零部件贸易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0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万家,基本实现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全覆盖。汽车零部件行业年营业规模超过3.8万亿元。营业规模数据庞大且有一定代表性,能切合实际反映某些现状问题,如何在市场自身调整生态中生存下去?这回答便是优胜劣汰。
有业内人士建议,面对全新的汽车及零部件未来发展格局,中国企业需要“再发力”。除了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政府部门也需发挥宏观调节作用,综合考虑车辆使用情况、节能减排、新旧产能转移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因素,科学规划和布局汽车零部件产业,建立健全产业创新体系,搭建跨国技术合作平台,谋求在全球汽车零部件核心产业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制高点,拓展产业新空间。
新能源的配套发展与创新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看,整个2018年,全球汽车行业的生产和销售经历了“大幅下滑”,全球汽车行业占GDP增速放缓的20%,占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30%左右。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信息显示,2019年前11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量达2303.8万辆和2311万辆,分别比2018年同期下降9%和9.1%,产销降幅虽小幅收窄,但仍延续了2018年以来的汽车产销下滑之势。
引人注目的是,面对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变革潮流,中国目前专门为新能源汽车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约超过1000家,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正在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的有力支撑。
在不断壮大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除了传统的汽车保养、美容、维修等服务外,充电、充氢、电池回收处理等新能源汽车特有的“后市场”服务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但随着近一季度的补贴退坡,导致成本价格与新能源炒作力度支撑不下,导致销量并不理想,相关领域企业也相继开拓的市场新的空间,依据国家支持的力度来说,新能源终将大势所趋,只是还需要有一个不断创新研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