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提升,车险骗保逐渐成为保险诈骗的重灾区。昌平法院今天(11月23日)发布,车险诈骗犯罪中六成涉及汽修厂,消费者“薅保险公司羊毛”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通报会现场/记者拍摄
金某是昌平区某汽车修理厂员工,为招揽生意,免费给客户修车,他打起了车险理赔的主意。昌平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王莹介绍:
王莹:2017年5月份到8月份期间,金某伙同他人在北京市昌平区多次故意伪造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骗取理赔款人民币3万多元。最终法院以保险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金某有期徒刑一年,罚金人民币1万元。
伪造事故现场骗取理赔金/来自网络
2019年至今,昌平法院共审结车险诈骗犯罪案件23件,判处机动车保险诈骗犯罪分子57人,其中六成涉及汽修厂。昌平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欧春光介绍:
欧春光:汽车厂的员工深谙机动车保险定损、理赔等一系列流程和标准,犯罪手段比较隐蔽,且知情人员的范围相对封闭。不少犯罪分子采取积少成多的作案策略,单笔金额较小,痕迹也不易被察觉。
车险欺诈主要特点/来自网络
车险骗保案件高发,一方面因为犯罪成本低,另一方面和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相关。昌平法院副院长张宝武分析:
张宝武:保险公司注重快速理赔、在线理赔而简化理赔程序,有时未及时进行现场勘查,过分依赖汽修厂等第三方出具的证明材料。在防范机动车保险诈骗上,防范技术传统而低效,多依赖于保险职员的工作经验和主观判断。
保险公司APP在线理赔页面/平安好车主APP截图
另外,部分消费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薅保险公司羊毛”只是道德问题。昌平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欧春光指出,为了不当得利故意夸大事故损失,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欧春光:如果是保险人、投保人和受益人实施这种诈骗行为,就按保险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数额达到了1万元,法定刑规定是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