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不是概念,而是清晰地展现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后的最终形态,只是现阶段以可视化、游戏化的方式呈现而已。按元宇宙理念,传统产业首先需要补上的一课就是建立全行业的统一平台。这个平台中应该包括数字创造内容、在线数字市场和必要的金融支付手段。传统的产业中,制造是非常核心的组成部分,因此,传统产业的统一平台,在制造环节的体现,往往是管理系统。
什么是EOP?
产业生态是数字经济的基本单元,构成这个基本单元的是熙熙攘攘的各类交易,以及围绕这些交易衍生的各类“关系”,比如支付、借贷、物流、供应链管理,乃至生产单元的管理。到底是什么承载了这些交易,实现了这些“关系”,从而让产业生态呈现整体性特征?这就是EOP这个概念产生的背景。
产业生态各类生产、流通、金融、消费单元都应该运行在统一的信息系统之上,以生态契约为基础,以跨行业业务流程为导向,以促进产业生态整体效率提升和总体成本下降为目标。这个统一的综合性运用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信息系统”就是EOP,它会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
这个E这个E跟过去的E不一样,这个E是生态的E(Ecosystem),ERP的E是企业(Enterprise)的概念,这就把范围扩大了。EOP是互相有关联的企业联结在一起。过去是联结内部系统,现在是联结外部系统。O是运营(Operation)的意思,ERP的重点还是在于管理,其核心为企业管理系统,而运营则更多讲的是创造收益的过程,是怎么样把客户、资源、机会、市场的作用发挥得更好。过去ERP的P是计划(Plan)的意思,EOP的P是平台(Platform)的意思,其含义更广。EOP是通过运营的手段把产业资源、企业联结在一起,提供给大家的是开展业务的平台。
EOP和ERP的具体差异是什么呢?
①关注的范围不一样。过去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现在关注的是行业生态链中的企业。
②目标不一样。过去是提高管理效益,降低管理成本,现在是提供市场机会,扩大收入范围,更加Open(开放),“O”既有开放的意思,又有运营的意思,我们应该向外而强,而不是向内而生。
③ERP以流程作为很重要的管理手段,过去经常讲BPR(业务流程再造),现在是生态整合。BPR只是企业内部的流程重组,而生态整合是不同行业之间的流程重组的问题,范围更广,难度更大。
商业模式的不同,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变化。
EOP作为整个产业生态的运营支持系统,与ERP作为整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软件属性上而言是一致的;但是ERP的商业模式,是把ERP软件“卖”给客户,ERP和客户之间是甲乙双方的供求关系。
EOP则不同,EOP用户不需要“购买”EOP软件,只是在业务需要的时候“租”用就好,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租”金是“0”。EOP的提供者与EOP的使用者,不再是以前甲乙方之间的“供求”关系,而是形成了一起开拓业务的“共同体”。EOP与EOP用户形成的“业务拓展共同体”,是建立起稳固的产业生态大厦的基石。
从商业模式上看,ERP本身是商品,但EOP提供的“服务”是商品。从软件到服务是一个跨越式的巨大变化,是商业模式的质变。
这是新模式与旧模式、新经济与旧经济的分水岭。ERP公司如果能够完成这个跨越,无疑将涅槃重生;如果不能,必将折戟沉沙。
ERP与EOP之间更重要的差异,是两者承担的使命不同。
EOP面向整个产业生态繁荣,ERP的目标则是企业管理有序。这就决定了两者在价值观、文化、理念、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都有根本性的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EOP承担了发展数字经济的使命,同时也为数字经济重组产业提供了方法论和工具集。
从企业层面看,EOP把大量异质性企业联结在一起,形成互生、共生乃至再生的价值循环体系。从行业层面看,EOP把不同的行业,尤其是把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融合在一起,是一种产业融合机制。从社会协同层面看,EOP也是不同的“经济主体”跨越地域、时间、行业的限制所形成的一个社会协同平台。
从这个意义上讲,EOP不再是简单的软件平台,而是和用户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完整的经营思想的载体。EOP公司并非通过EOP本身盈利,而是在推动用户业务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获得各种服务的“佣金”和“租金”来实现收益。
以EOP为基础,利用数字重组产业
数字重组产业是继行政力量重组产业、资本力量重组产业之后,又一个重组产业的力量。这是数字经济区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鲜明特征。与行政重组和资本重组不同,数字重组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不是试图垄断主业,而是垄断主业的服务。
无论是资本重组产业还是行政重组产业,其根本目标都是要把企业做大做强,最终是要形成垄断性的大型公司。行政重组的典型代表如我国各大央企的组建。资本重组在资本市场上年年发生,例子多得不胜枚举。
数字重组产业不同。数字重组产业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产业整体的效率、降低产业整体的成本。重组方的收入不是来自主业,而是来自围绕主业提供的服务。这种收入结构的差异决定了重组方一定要致力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活力,而非仅仅做大产业规模。
第二,不是控股参股,而是生态契约。
资本重组产业的特征,就是企业股权的变化。被重组方往往失去企业大股东的地位,企业易主。资本重组的本质就是通过掌控企业所有权获得完整的运营权。
但是数字重组产业不同,企业之所以联合在一起,是靠一份份不同的业务合作协议完成的——生态契约。
这种模式,更重视双方的联合经营。双方共同的目标是获得更高的收入。
第三,不是单一行业,而是多个行业。
资本重组,往往聚焦在单一行业的做大做强上,迅速整合出一个大型的企业,试图形成行业垄断的局面。
数字重组不同,其更注重不同行业的融合。凡是主业做大过程中需要的服务业,都在数字重组的视野范围内,包括但不限于银行、保险、基金、物流、交易市场、管理咨询等服务。
第四,不是简单做大,而是业务融合。
数字重组产业收入来自围绕主业的各类服务业。因此,提供更多、更高效的服务,是数字重组的业务目标。在这个目标的驱动下,必然是不同行业之间,高度的业务融合。
而资本重组产业,往往是先把散落的土豆装到麻袋中,至于是做成土豆泥,还是土豆条,是重组以后的事情,但是数字重组,往往先开展业务融合,才继之以企业整合。
这是每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汽车后市场只是一个分支,值得有大视野的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