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今日,浙江杭州、宁波等地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在入驻部分酒店大厦时,遭遇车辆被“拦截”或“劝返”的情况。这些酒店或住宅区允许燃油车进入地库,但是却不允许新能源汽车驶;浙江宁波某大厦甚至贴出告知函,要求新能源汽车在地面停放。
这样的做法是否妥当,又是否涉嫌违法呢?
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截止2024年上半年已经达到2472万辆,如果禁止新能源汽车入地库的话,相信至少会影响到上千万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工作和生活。并且近两月的汽车销量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连续超过50%,大有加速替代燃油车的趋势。此时出现上述情况显然会对新能源汽车大火的形势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是不利于汽车行业转型和“弯道超车”的。
但是客观上确实没有立法要求所有停车场必须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服务,只是对新建停车场的充电车位占比与老旧停车场的改建升级有一定要求。
可是理论上只要符合标准即可,最终是否要为新能源车主提供停放或充电服务则另当别论;物业或城投管理的地下停车场也有自主决定服务于哪些车辆的权利,如果某一类车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或可能对建筑整体产生威胁的话,禁止停放也确实无可厚非。
自燃概率并非重点
诸多机构的统计数据均显示新能源汽车的自燃概率并不高于燃油车,这是基于车辆保有量和自燃事故车辆计算得出的比率。所以新能源汽车被“针对”是很难令其车主接受的结果,既然燃油车自燃概率更高,为何不一视同仁呢?究其原因还是车辆起火后的危害程度差异。燃油车起火之后往往不会大面积蔓延,最严重的程度也不过是波及周边的少数车辆。但是新能源汽车在静止状态下起火往往是动力电池组热失控导致,起火点是底盘下方电池包里的电芯,也就是没有完全封装的动力电池。
电池一旦热失控会出现爆燃,并且一个电芯的热失控会引起连锁反应!
电池的热失控会产生高温和高压,其他电芯也会快速超出安全阈值;随后则是大量甚至整组电芯的陆续爆燃。而爆燃产生的火焰会呈喷射状,火焰波及的范围远远大于燃油车。那么可能受损的车辆则会难以计数,尤其是在出行高峰期的阶段里。
同时大部分停车场都将会新能源汽车集中停放,因为充电桩会集中布置。
所以一旦出现新能源汽车自燃,结果则有可能出现附近车辆接连的起火爆燃;过程中会因为长时间的超高温度产生难以承受的后果,会是什么后果呢?
地下停车场需要考虑的是保证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地库里会有很多立柱,这些立柱上是地上建筑的承重柱!而地上建筑可能是数十层的住宅区,也可能是五六层的大型商场——一旦建筑结构强度遭遇破坏,影响的则有可能是几百上千户家庭或者数百个商家。
如果车辆起火位置靠近立柱,高温则会破坏是立柱里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
也就是说承重柱的结构会被破坏,地上建筑的安全性难以保证。
总结:
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率低于燃油车,但是起火之后造成的危害会更大;作为地库的经营方或管理方确实无法承担其产生的后果,出现“拦停”或“劝退”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地上停车位往往非常紧张,在高温或大雨等特殊天气时,车辆使用快充也存在一定隐患。重点是地上车位的停车环境也不如地库,从新能源汽车用户的角度分析必定会难以接受。
所以现在需要的是对自燃新能源汽车技术鉴定的科学方法,以及更为重要的确责方案,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让地库经营管理方敢于为新能源汽车开出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