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生效,仅13款车型符合税收抵免

慧聪汽服网 https://qipei.hczyw.com 2024-01-04 出处:电池中国 责任编辑:HC1

 1月1日,基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法案)的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新规正式生效。据外媒报道,相较于2023年12月给出的细则,生效的标准更严格,符合条件的电动车型数量也由2023年12月的25款减少到13款。

具体而言,目前仍有资格获得美国税收抵免资格的电动车型包括特斯拉Model Y、Rivian的R1T皮卡、Stellantis 旗下Jeep Wrangler 4xe和福特F-150 Lightning电动皮卡;

而日产Leaf、特斯拉Cybertruck全轮驱动版本、部分特斯拉Model 3版本、雪佛兰Blazer EV、大众ID.4、宝马X5 xDrive50e、奥迪Q5 PHEV 55、凯迪拉克Lyriq和福特E-Transit暂时失去税收抵免的资格。换言之,这些车型都“暂时”失去了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资格。

新规生效后,据悉包括特斯拉、大众、福特、通用等车企都在调整电动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以期早日可以拿到补贴。

据了解,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3750美元)要求电动汽车电池生产所需的关键矿物,至少要有40%是在北美或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提取、加工或回收所获,该比例到2027年要达到80%;另一部分抵免(3750美元),电动汽车则需要满足50%以上的电池部件与材料在北美制造或组装,这一比例到2029年则达到100%。

美国财政部2023年12月1日表示,为加强美国供应链的安全,从2024年开始,符合减免条件的电动车辆不得包含任何由“受关注的外国实体(FEOC)”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并且从 2025 年开始,符合减免条件的电动车辆不得包含任何由 FEOC提取、加工或回收的关键矿物。

根据该规定,从2025年开始,如果出口到美国并用在电动汽车上,含有中国生产的锂、镍、钴、石墨等关键矿物,也将无法获得相应补贴。

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新规旨在落实美国IRA法案中的相关要求。IRA法案对FEOC的定义包括由中国、俄罗斯或伊朗等国拥有或受其管辖的所有公司。如果一家公司在上述国家注册成立,或者相关国家所有权达到25%的门槛,则该公司可能会被视为FEOC。

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必须在电池零部件生产商中拥有少于25%的股份,才能避免对应配载的车辆被取消补贴资格,这几乎排除了所有合资企业。

为挺进美国市场,配套下游客户,目前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国内头部电池企业均已经“赴美”。

2023年2月宁德时代宣布,将为福特汽车在美国新建的电池工厂提供筹建和运营服务,并就电池专利技术进行许可,不涉及直接投资。

然而这一模式也一波三折。2023年2月宣布建厂,7月突遭调查,9月被迫中止。好在去年12月左右,福特宣布重启总投资约35亿美元的建厂计划,投产节点预计在2026年,但投资规模从30GWh缩减到了20GWh。

作为回报,福特将按照税收抵免补贴(7500美元/辆)12%的比例,向宁德时代支付技术许可费用。相当于每卖出一辆车,宁德时代就可以拿到900美元的技术许可费。

2023年10月,国轩高科宣布,将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建厂,生产锂电池相关产品。子公司美国国轩已经与伊利诺伊州政府及其他第三方签订协议,项目将投入约147亿元人民币,而且根据当地政策公司有望获40亿元补贴。据悉,此项目拟分为两期,建成后将会形成10GWh Pack产能和40GWh电芯产能,将会是伊利诺伊州最大的电池厂。

与此同时,国轩高科还在美国密歇根州布布局锂电池材料工厂,拟实现本土化配套。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21日,国轩高科在美国的第一款电池Pack产品在弗里蒙特工厂正式下线,标志着国轩电池正式开启“美国造”步伐。国轩高科弗里蒙特工厂座落于美国硅谷地区,产能规划1GWh,是国轩在美国市场布局的第一条Pack产线,产品主要定位服务美洲ESS市场,主要生产容量从 3kWh 到 30kWh的便携式储能产品、家用储能产品等。

2023年9月,亿纬锂能也官宣在美国投建电池产能,采取的是联手三家企业合资投建。根据亿纬锂能公告,该公司全资孙公司亿纬美国拟与Electrified Power、Daimler Truck和PACCAR签订协议,拟共同出资在美国设立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投资建设电池产能。合资公司由各方同时出资设立,或由各方指定的一方或多方先行设立,其他方增资入股。合资公司各股东出资上限合计为26.4亿美元。其中,亿纬美国现金出资上限为1.5亿美元,持有合资公司10%的股权;Electrified Power、Daimler Truck、PACCAR现金出资上限均为8.3亿美元,各持有合资公司30%的股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慧聪汽车”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