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造汽车的打算造手机,造手机的准备造汽车,似乎跨界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都希望在别的领域获得新的突破。比如小米已经官宣进军汽车市场,正式确定造车项目。
由雷军亲自带队,拿出上百亿元资本,这将是雷军最后一次创业项目。那么现在小米汽车的进展如何呢?为何巨头们都进军汽车市场?
小米汽车立项
小米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成为手机行业的世界前三。在很多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小米实现了超越苹果的目标,证明了自身的实力。不过雷军已经不打算仅在手机行业发展,而是准备去造车。
根据雷军透露,在2013年时对电动汽车产业就产生了兴趣,于是在七八年的时间中投资了众多电动汽车领域的公司。由此可见,雷军有造车的想法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有慎重考虑的。在雷军认为时机合适时,终于对外公布了自己想要造车的想法。
雷军将为小米汽车而战,把造车作为最后一项创业项目,小米汽车就此立项了。此后数月里,小米一直在布局市场。今年9月份,正式注册成立了小米汽车有限公司。
从雷军放出的公司成立现场图可知,初期的管理团队大致会由19人组成,另外雷军将担任小米汽车公司CEO。
从立项到成立公司,再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那么小米汽车如今的进展如何呢?
10月19日,关于小米汽车传来了新消息,雷军公开发声,小米造车项目和团队的进展都超乎预期,预计到2024年上半年小米汽车将正式量产。
这是目前为止,小米汽车非常清晰的发展规划了。到2024年或将量产首款汽车,到时候国内或将诞生出新的汽车巨头。
当然,和传统车企不同,小米走的是智能汽车路线,,以新能源作为驱动基础。就像国内汽车市场上的蔚来、小鹏、理想一样,主打新能源汽车市场。
为何都进军汽车市场?
小米并不是第一个进入汽车市场的手机厂商,华为也宣布进军智能汽车行业,而且2021年期间还将拿出几十亿美元的投资。
不过和小米不同的是,华为以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的身份,帮助车企造好车。所以华为不会参与实际造车的业务,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
除此之前,360、大疆、美团等等巨头都有造车的想法。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巨头们为何都进军汽车市场呢?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不难发现,现在的很多产业都发展到饱和状态了,想要更进一步变得十分困难。手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能开发的功能都开发了,大部分的配置都是大同小异,难有创新突破。美团对应的外卖行业也是一样,再怎么发展也不可能突破现有的格局。
而智能汽车则完全不同,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参与布局,也发布了各款车型,但智能汽车市场还属于并未完全开垦的肥沃土地。而且这块市场和各种科技产物都能相互融合,比如华为5G可以打造车联网,自动驾驶,鸿蒙系统也能打造还鸿蒙车载操作系统。
把智能手机的一些功能于智能汽车融合,实现更丰富的生态应用场景。还有汽车芯片的需求也十分迫切,未来汽车的智能化程度会变得越来越高,对芯片的应用范围也会不断增大。这一切的需求就目前来看,都无法得到满足。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新能源,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新能源势必会成为趋势,只有顺应趋势发展,才能顺势而为。
结合这些来看,都是巨头们进军汽车市场的原因。但造车不是说说而已,有钱只是一方面,还需要长期的产品磨合。不单单要把产品做出来,还要确保产品的安全性能,这也是巨头们必须面对的。
小米汽车会成为年轻人第一辆车吗?
当今社会购买一辆汽车并不会困难,门槛其实是比较低的。很多人都是有车一族,但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还是需要好几年的奋斗才有可能买上心仪的汽车。如果是稍微贵一点的,就得靠家里人的支持了。
以小米手机在行业中的性价比来看,小米汽车是否会延续性价比策略,成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吗?其实是有一定可能的,雷军曾发起小米汽车价格投票,大部分的消费者都选择了10万以上。
相比现今动辄几十万的新能源豪车相比,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区间也就是10万到30万。当然,最终定价如何,小米汽车又能否成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或许只有耐心等待了。
写在最后
雷军认为小米汽车的发展超出预期,造车和造手机不同,造车对供应链的需求会更大。小米需要重新布局汽车产业链,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对小米汽车比较期待的话,还需要足够的耐心,相信小米汽车会带来惊喜。
对小米汽车你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