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间销量差异较大,高销量的品牌仅是少数,更多品牌则呈现长尾效应。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主导格局已牢牢为比亚迪为首的自主品牌和特斯拉所控制。
管今年2月车市主观受补贴退坡和原材料零部件涨价掣肘,客观受春节假期和疫情反弹影响,但新能源车销售势头依旧良好。
乘联会数据显示,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7.3万辆,同比增长180.9%,环比降幅为历年2月最低走势。其中,纯电动车销售20.6万辆,同比增长148.6%;插电混动车销售6.7万辆,同比增长369.3%。
今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62.4万辆,同比增长153.2%。其中,纯电动车销售48万辆,同比增长131.8%;插电混动车销售14.4万辆,同比增长265.8%。
鉴于2月行业表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计,尽管近期疫情反复,补贴突破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依旧存在,但考虑到用户需求和前期未交付订单,今年3月新能源车销量也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具体到各个新能源品牌,比亚迪2月以8.67万辆的压倒性优势夺冠,较去年同期增长高达751.3%,超过第2-6名销量之和,市场份额达到30%以上。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分居二、三位,月零售销量均超过2万辆。除此之外,吉利和奇瑞是唯二月销超过1万辆的新能源车企。
自2021年以来,比亚迪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表现火热,以较大领先优势领跑,主要得益于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两条腿走路”。在插电混动市场,比亚迪更是一骑绝尘,2月共有宋、秦PLUS、唐三款DM车型销量破万,于这一细分市场包揽前三;其中宋和秦PLUS的今年累计销量均已超过3万辆。
尽管受到原材料涨价影响,但并未动摇比亚迪的新车订单水平。
除比亚迪外,理想ONE是唯一一款月销在8000辆以上的增程式车型,同时也是所有热销新能源车中平均售价最高的一款。
此外,考虑到今年可能是插混车型享受政策红利的最后时期,诸如比亚迪、理想等优势企业有较大可能在今年创下全新销量纪录。
但实际上,今年前两月插混车型的增量几乎完全由这两大品牌提供。除此之外,只有大众帕萨特插混月销超过3000辆,其余月销破千的插混车型仅有7款。
值得一提的是,有华为技术背书的AITO问界M5在正式交付首月就已超过1000辆,但其后续表现仍有待观察。而被视为理想ONE主要竞品的岚图FREE增程版月销仅607辆。
纯电动车方面,特斯拉的两款车型2月反超五菱宏光MINI,包揽新能源车2月销量榜前二。其中交付时间满一年的Model Y以超过3.24万辆的月销量登顶,较去年同期增长近5倍。Model 3上市来到第三个年头,2月销量仍超过2.4万辆,较同期增长13.4%。
需要指出的是,特斯拉2月总交付量中3.33万辆用于出口,在今年2月国产新能源车出口的4.53万辆中,特斯拉占据总量七成以上,中国品牌中新能源出口量最多的为东风易捷特和上汽乘用车,均在4300辆以上,其余品牌皆不足1000辆,大部分聚焦于国内市场。
考虑到上海工厂产能已达上限,特斯拉更多根据中外市场需求决定单一季度的供应情况。如果刨除出口部分,特斯拉两款车型2月在国内的零售销量约为2.32万辆,与五菱宏光MINI一款车型相当。
而在特斯拉之后,比亚迪的纯电车型也在迫近。在纯电动车总榜中,汉、海豚和秦PLUS EV分列4、5、6位,单月销量均超过8000辆,今年累计销量均在1.5万辆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款纯电动车涵盖了从A0级车到B级车的多个细分市场,面向的目标群体也不尽相同,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比亚迪新能源车由“量变”引发“质变”,品牌向上初见成效。
比亚迪并不是唯一试图抬高品牌价值的车企。主要产品售价在25万元以上的企业除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外,还包括传统车企中孵化的极氪等品牌,这些车型的销量大多在3000辆左右。面对自主品牌的重围,产品已相对老化的特斯拉如不在硬件层面加以迭代,则很难保持现有领先优势。
不过当下除特斯拉和比亚迪外,其余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纯电动车多为微型代步车。近一年来,连不少传统大厂都对五菱宏光MINI的火爆表现感到“眼红”,并纷纷在这一市场加强布局。这些新车在造型上与宏光MINI大同小异,均主打价格牌,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奇瑞QQ冰淇淋和长安奔奔E-Star月销超过5000辆,取代了曾一度热销的上汽荣威科莱威、奇瑞eQ等旧款车型的位置。
而诸如雷丁、领途、朋克、大运、电动屋等三四线企业,也能凭借旗下一两款微型车在销量榜单中取得不错排位。然而过多微型电动车占据市场,除帮助车企应付双积分政策外,对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品牌价值并无裨益。
事实上,目前新能源车企间差异较大,高销量的品牌仅是少数,更多品牌则呈现长尾效应。崔东树认为,新能源强势车企的共同优势在于创新和供应链自主可控。作为行业领头羊的比亚迪与特斯拉各有所长,一个纯电插混双轮驱动、一个擅长产品设计,但共性均在于对供应链的有效控制,从而使成本大大降低,为获取更大增量提供保障。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主导格局已牢牢为自主品牌和特斯拉所控制。从2月市场渗透率角度来看,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1.8%,较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41.9%;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17.4%;而主流合资品牌仅有3.5%。
事实上,在传统燃油车市场据有优势地位的主流合资品牌,其处境已相当被动。其中只有大众的电气化转型战略显效果。作为国内销量最高的汽车品牌,大众也是在合资车企中转型最果断的一家,今年2月南北大众的新能源车销量近1.2万辆,占据合资品牌新能源销量的六成。
此外在刚刚发布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较之去年特别新增了强调新能源车发展的内容。崔东树认为,今年新能源车发展较往年有更多不确定性,因而国家在鼓励新能源车消费层面仍有一揽子政策予以稳定支持。据乘联会估算,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可达550万辆规模,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将持续加速。
附:2022年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