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电动汽车供应链迫在眉睫

慧聪汽服网 https://qipei.hczyw.com 2022-04-13 出处:埃森哲中国 责任编辑:HC1

今年全国两会上,新能源汽车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连续第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汽车充电桩、清洁能源、芯片研发、汽车供应链稳定等话题也成为了代表委员和社会媒体热议的焦点。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供需两旺的势头有增无减——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近1.6倍,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

但相关企业绝非可以高枕无忧。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问题始终影响着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可持续发展,“缺芯少电”更是动摇了车企在供应链端的主导地位。这些供应链挑战有些是传统汽车制造商、“造车新势力”、供应商等行业参与者面对的共性问题,有些是各自的特性问题。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到了需要重新审视整个供应链的时刻。

电动汽车供应链挑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供应链的重要性在中国古代就受到了战略家们的高度重视。如今在电动汽车领域,快速的行业增长和不断变化的市场动态不断向供应链施压,给巨头和造车新势力带来了共性与特性兼具的挑战。具体来看:

传统巨头需要快速确定哪些传统内燃机供应商可以转型为电动汽车供应商,更迭无法与之转变的供应商,同时确定哪些供应链上以往的惯常实践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

造车新势力需要具备所有必要的供应链能力。他们要在变局之中开拓新局,从零出发,定义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内部和第三方资源,转向可扩展的生产方式;

传统和新兴供应商都必须厘清他们在不断扩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这对老牌供应商来说更为不易,因为他们还需要继续发展以内燃机为核心的业务。

如何攻克难点?

各方需要从流程与结构、组织、技术三个方面升级目前的供应链体系,满足各自未来的发展需求。

流程与结构

鉴于供应的不确定性,巨头和造车新势力必须押注于如何最大程度地确保持续供应以保证产能。企业要想真正创造价值,关键在于充分了解端到端供应链。以下关键措施对各方都意义重大:

1. 确定新的合作供应商。转型期间,在与一批供应商继续合作的同时,车企需要拓展新供应商。整车厂需要制定一套完善有效的审核流程,在合作前审查新供应商及其技术,确保他们有能力完成交付任务。

2. 制造或购买。致力于从原型车转向量产的造车新势力必须决定,是自主构建制造能力,还是通过合同制造商购买而获得制造能力,这关乎建立客户群和控制运营成本。巨头也面临类似决策,即是否应将现有内燃机生产线转换到电动汽车生产。

3. 重构供应商管理和风险指标。造车新势力在考虑设立供应商绩效计划时,应避免从传统整车厂那里直接“复制粘贴”,而是发挥创造性思维,调整与战略供应商的对话,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巨头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谋求与供应商新的合作方式,以更贴近电动汽车供应链所需。

4. 制定电池组组装和其他关键部件的本地化战略。电池制造分为三个主要方面:蓄电池、模组和电池组。理想情况下,从蓄电池到电池组的全生产过程都应尽量靠近整车厂的组装厂。但供应链现状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因此,巨头和造车新势力需要找到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来采购、运输和组装电池。

5. 确保关键材料的持续供应。这包括一些供应上有特殊困难的材料,例如钴等矿物。这类材料资源并不充沛,采购时也需要考虑工作场所安全、用工情况、环境可持续等因素。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合理采购此类材料的透明度,而新的或创造性的采购策略(如“照付不议”)可帮助确保整车厂必要材料的持续供应。但此类协议兼具高风险和高回报,企业仍需考虑新策略以保持供应链的持续性。

6. 选择合适的电池。由于锂离子电池分布极不广泛、运输成本高,且其提取过程容易造成环境问题,它并非电动汽车市场的长远考量对象,巨头和造车新势力需要制定短期和长期战略来加以应对。短期来看,锂离子电池仍是主要电力来源,每家企业需要制定获取材料以及运输、组装和淘汰电池的方式,并运营周转。长期战略需要加强供应链和工程之间的协调,以采购、设计并获取国家未来的电力来源。巨头和造车新势力需要通力合作,以确保他们的解决方案可让当今在用的锂离子电池既符合性能标准又具有成本效益。此外,如何以高效、正确的流程处理数量不断增长的废旧电池,也是巨头和造车新势力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组织

从制造原型车到规模化生产的转型,人才招聘方向将发生巨大转变。企业要开始思考哪些技能在传统汽车企业无迹可寻,但却是电动汽车制造商所需的。当然,造车新势力和巨头对组织运营的顾虑既有交集,又各有侧重。

造车新势力需要:

打造有效的采购组织。造车新势力固然可以从传统车企或供应商那里雇佣采购并从中获益,但若将目光投向汽车行业之外,跳出思维定式,或可为该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不同视角。

为职能构建划定优先级。造车新势力通常从工程和设计开始,但很快就会转向构建重要业务职能部门来支持企业发展。在此期间,他们需要认真思考从哪里开始,并反思传统汽车行业的职能和实践是否仍适用于电动汽车行业。

传统巨头需要:

确定如何调整现有供应链以支持电动汽车生产。这是巨头制胜电动汽车市场的必修课之一。转型期间,巨头不仅需要知道如何留住人才,还要制定人才战略,规划学习路径,确保员工的再培训能够有效实施。

两者均需要:

明确电动汽车供应链中的特需技能。在构建电动汽车供应链组织时,某些技能和背景会成为制胜筹码。当然,巨头和造车新势力也可以另辟蹊径,采取不同措施。例如通过自动化部分后台职能来减少对某些技能的倚赖,定义最关键的品类管理专业知识,或参考其他物流发展模式对标电动汽车行业,获取关键技能指导。

制定正式计划,将内燃机供应商转变为电动汽车新的关键部分。在研究生产和运输新技术的早期阶段,采购和供应链团队必须将重点转移到供应链动态调整上。采购和供应链团队需要更好地掌握基于汽车模块的即时执行、危险材料管理以及全球和本地供应商管理实践。

技术

技术是电动汽车战略的关键要素,将在新电动汽车供应链的设计中发挥核心作用。这一点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尤甚。

造车新势力应该:

探索如何将流程自动化应用于后台职能。实现后台自动化的企业已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并提升了整个组织的可扩展性。造车新势力在发展组织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应该考虑如何使用自动化,以及是否从一开始就将其置于核心位置。

打造采购和供应链技术堆栈的全局视野。数据和数据管理是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核心。造车新势力应优先构建供应链技术生态系统,有机整合上游和下游活动。同时,还要采用高级分析技术实现透明运营和决策制定。

三方都需要:

考虑应用区块链技术提高供应商级别可视性。多年来,整合供应链一直是传统整车厂的一大挑战。通过与一级、二级、三级供应商密切合作,将区块链概念引入新的电动汽车供应链,巨头和造车新势力可以全面洞察供应商质量、成本和交付绩效。区块链还可以支持整车厂密切关注供应商的环境、社会和治理实践,例如确保其以可持续、合乎道德的方式采购材料。

毫无疑问,电动汽车行业正处于极速增长阶段,其中充满挑战,但也蕴藏无限机遇。有志成为电动汽车市场主要参与者的企业需要加快步伐,以实现最终目标为导向建立供应链,进而在动态多变的市场里实现增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慧聪汽车”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