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的巴黎奥运会主打一个松弛,从开始到现在才短短几天时间,就已经闹出了不少笑话,比如说松弛到升旗仪式把会旗挂反;把韩国错叫成了朝鲜,后面国旗也给人放错了……网友:看一次奥运会治了多年的工作焦虑症!“事情搞砸了也没关系”。
但轻松的氛围并未蔓延至商业领域,尤其是德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当国外企业展现出一种包容与开放的松弛感时,其背后的紧张与压力却不容忽视。近日,咨询公司Falkensteg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有20家年营收超过1000万欧元的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申请破产,数量同比激增超过60%,令人震惊。
德国工商总会(DIHK)也表示,预计2024年将有更多企业破产。越来越多的企业报告称,客户付款困难。DIHK的一项调查显示,特别是在医疗和社会服务领域,以及汽车销售和维修领域,受到坏账不断增加影响的企业比例已经上升到1/4。信用保险公司安联贸易此前也发布报告《安联贸易破产研究报告》称,持续的经济疲软、结构性挑战和融资条件的收紧,很可能导致更多的德国企业在2024年陷入财务困境。
电动车企业士气下降
近日,通用汽车表示,将再次放缓电动汽车计划,推迟第二家美国电动卡车工厂和别克品牌首款电动汽车的生产,福特汽车日前也表示,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需求并没有达到预期,因此福特将重新评估其在欧洲的电动汽车战略,另外,Stellantis已经停止了其位于都灵附近米拉菲奥里工厂的电动汽车生产,大众集团近期考虑关闭一家位于比利时的生产奥迪Q8e-tron电动汽车的工厂,至于Stellantis、梅赛德斯-奔驰和道达尔能源的电池合资企业ACC,则暂停了其在德国和意大利建厂的计划,并考虑研发更低成本的电池,电动汽车的生产推迟,计划延期,让很多“押宝”与电动汽车的零部件车企陷入深思,这样的决定想必不是一时的,而是综合市场的传达结果,那么一些有关业务的零部件企业多少都会受到影响,真是抗压能力小的零部件企业就会一蹶不振,这样低迷的气氛蔓延,国外的电动汽车需求似乎并没有得到释放和提升。
包括近期的消息,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集团(ZF)近日也宣布了一项重要决策:预计在2028年年底前,在德国裁员约11,000至14,000人,占其德国员工总数的大约四分之一,这一决策是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作出的,旨在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并为公司在电动化领域的未来发展腾出资源。
经济压力很大
对于不少零部件供应商来说,欧美市场电动汽车需求放缓使得其业务陷入困境,他们原本希望借助汽车行业转型实现增长,却因大举投资、市场需求疲软而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大型供应商的抗压能力较强,而中小型供应商则在破产的边缘徘徊。
《DigitimesAsia》的评论一语中的:“汽车行业向电动化的转变比预期更加危险,实际表现与投资回报均令人失望。昔日的变革性机遇,如今却成了许多供应链企业的‘投资陷阱’。”这一现象不仅警示着行业内的每一个参与者,也提醒着全球汽车产业在转型之路上需更加谨慎与务实。
零部件企业还要转型么
相比国外,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展现出了较强的增长韧性,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24日,按申银万国行业划分,A股共有82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有58家业绩预喜(包含预增、略增、扭亏),占比约七成,银轮股份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亿元至4.2亿元,同比增长40.12%至47.12%。金固股份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00万元至2800万元,同比增长269.42%至349.67%。拓普集团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52亿元,同比增长32.69%。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至5月份,汽车零部件类产品出口金额累计达到424.2亿美元,同比增长3.3%,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零部件企业的转型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尽管短期内可能面临市场需求波动、技术投入巨大等挑战,但长远来看,只有紧跟行业趋势、加速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模式创新,零部件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