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委员会因质疑中国对电动汽车生产的补贴政策,预计将公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计划。此举可能引发中方的强烈反应和反制措施。
此前,美国已大幅提高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如今,欧盟也考虑对包括比亚迪、吉利等中国制造商及从中国向欧洲出口汽车的西方生产商加征进口关税,但预计税率会低于美国的水平。
6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就欧盟可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一事表示,中方敦促欧方尽快终止相关调查,以避免对中欧经贸合作及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成损害。若欧方坚持此举,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维护自身权益。
分析师预测,如果欧盟决定征税,关税可能在10%至25%之间。然而,有专家警告,如果中方被激怒,其反应可能导致贸易战,对依赖中国供应链的欧洲地区造成毁灭性打击。
根据2023年贸易数据,每增加10%的关税,中国电动汽车的欧盟进口商将损失约10亿美元。此外,欧洲汽车制造商正面临中国低成本电动汽车的竞争压力。据称,中国电动车价格通常比欧盟制造的车型低20%。
欧洲传统汽车制造商的高管表示,虽然更高的关税可能会暂时缩小或消除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成本优势,但这不会阻止中国低成本电动汽车对他们的冲击。宝马、梅赛德斯和大众的高管此前已对欧盟提出不要对来自中国的汽车征收进口关税的警告。
在欧盟考虑加征关税的同时,欧洲各国也在积极推出激励措施,希望引进中国汽车制造商投资建厂,以带动制造业投资和就业机会。不过,欧盟内部对是否征税存在分歧,法国支持保护措施,而德国则持保留意见。
据悉,欧盟可能在7月4日前实施临时关税措施,并可能对之前90天的进口汽车征收追溯性关税。调查将持续到10月底,届时欧盟将决定是否征收长期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