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汽车时最常遇到、也最麻烦的事情就是车船起雾,也叫作结霜,冬季驾车总容易出现这种现象,那么除雾除霜究竟要用暖风还是冷风呢?
·冷风,见效快、不能长时间使用
·暖风,见效慢、可以长时间维持
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冬季的车窗起雾一定是在车内,也就是玻璃里面出现小水珠;雾的概念本就是空气湿度达到极限后无法再承载悬浮的水珠,水珠悬浮在空气中折射光线的自然现象,而车窗起雾其实是“冷凝水”产生的水珠,在玻璃上折射光线从而影响视线。
冷凝水也叫作“凝结水”,凝结水对温度没有要求,简而言之为地面或者物体表面的辐射冷却,使得贴金地面或物体表面的空气温度下降到露点以下——这里所谓的露点不是那个露点,而是Td,在空气湿度和压力不变的前提下,空气被冷到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之为露点温度。
露点温度不确定。
空气的温度越高承载水蒸气的能力越强、反之越弱,随着温度的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露点温度就会凝结为水;而汽车里的车窗温度是很低的,因为外部的低温空气会始终与车窗接触,实现从外至内的降温,车内空气湿度升高,在车窗位置被冷却即可达到露点温度而被冷凝。
如何防止车窗起雾呢?很显然是去提升车窗的温度!暖风除雾就是在加热车窗的温度来控制起雾的程度,前档车窗分为两层、中间夹着一层胶层,这种玻璃叫作“双层夹胶玻璃”;外部空气由外至内的降温需要较长的时间,同理由内部往外部加热也需要较长时间,所以暖风除雾的速度会慢一些。但只要持续的用暖风加热前档,这块玻璃的温度就能够维持在相对高的标准线上,同时接近前窗的空气温度也会升高,达不到露点温度就不会再起雾了;所以前档除雾和防雾都要用暖风,冷风除雾虽然快,但是车里太冷也受不了。
“结霜”的情况比较少见,除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露点成为“露水”后,温度低于零度才会凝结为冰晶——霜就是冰晶。如果车内起雾比较严重,车外的气温有低于零度的话,此时不要打开车窗对流通风,否则露水就有可能变成冰晶。
在夏天的时候车窗也会起雾,但不是在车内而是在车外,这是不是“霜”吗?
显然不可能是。
霜是冰晶,冰晶需要到零度以下才能出现;夏季的气温很高,车窗外面的、雾蒙蒙的水雾看似像霜冻的冰晶,其实也只是露水而已。原理很简单,夏天车里吹的是冷风,冷空气会不断从内部降低整块玻璃的温度,冰凉的玻璃对外部空气的辐射冷却是空气达到露点,从而在玻璃外面形成露水珠,多了就成了“水雾”。
车窗外面的水雾很好解决,用雨刮器刮一下就行,侧面的车窗可以通过升降的方式除雾,玻璃上的橡胶密封条是可以刮水的;后档的除雾可以用雨刮器,但是三厢轿车和一些两厢车都是没有后雨刮器的,这时候就要用后档除雾按键操作,后档除雾和后视镜除雾都依靠“电热丝”加热,玻璃上细细的丝就是导线,加热后就不能让空气轻易达到露点温度了。
这就是汽车防雾的方法, 冬天用暖风、夏天用冷风,其他季节按照自己感觉适宜的温度选择;汽车空调系统用于除雾的前提是保证驾乘体验不受影响,否则就失去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