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润滑油市场“油水”机会

慧聪汽服网 https://qipei.hczyw.com 2022-01-17 出处:润滑油学社 责任编辑:HC1

2022年1月12日,CAAM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21年全年的汽车产销数据。我们来抓重点,看结果,望明年。

全年汽车产销2600多万辆,比去年略上涨,终结了连续三年都微微下滑的态势。但,要注意的是,现在依然是2600多万量的新车迈向市场,小编了解到的这个信息第一感觉就是,中国的市场容量可真大,自从2015(2490万)年我们接近2500万辆以后,每年2500多万量的新车往市场里倒,居然连续倒了7年还不满,大家看看欧洲、北美以及日本的市场,和我们绝对不是一个量级的。如果按照现在的走势看,明年也不会太低,当然大涨的概率也不大,大概率是平稳运作的,但,这种规模已经足够惊人了。产销第一大国,确实不容小觑。所以,车用油还是有饭碗的,别担心丢了工作,毕竟车辆基数还是非常大的,再加上过去的保有量,车用油的需求依然是相当可观的。但,也要注意到,虽然整车数量在增长,但严格意义上,我们的传统燃油车的数量已经在下降了,而且今年随着电动车的更急速增长,传统燃油车的销售量其实是在加速下滑的,按照这个思路,国家对新能源车2025年的要求极有可能提前实现,这是咱们行业巨大的隐忧。当然了,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发动机油,毕竟新能源车主体都是纯电动了。所以,这部分就是危机并存。

2022年润滑油市场“油水”机会

2600多万辆整车中,乘用车占2100多万辆,对比去年,有所增长,也是主要增长的部分。这很好理解,乘用车是汽车作为消费品的核心。乘用车产销量自2014年接近2000万量以来,已经连续8年每年以2000万的数量投放市场,我国内在的消费潜力惊人。去年,乘用车的各个车型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高端车的增长幅度远大于乘用车的平均增速,说人话就是大家都在买高端车,甚至是豪车。这个数据也很有趣,这个趋势表明,消费者倾向于使用更高性能的机油产品,如更高的API 等级的产品,SP,甚至C5、C6,乃至购买含有OEM认证的产品。消费者对油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端,所以未来高端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低端则会被缓慢淘汰。这和目前业内各家企业的想法不谋而合,但越高端的产品,其基础油和添加剂的要求也越高,因此,这个,你们都懂的。

商用车产销量全面降低,全年480万量,对比去年的历史顶峰513万,肯定是不能比的,但是借着余威也是历史第二高的水平了,所有,应该说,商用车还是维持了相当不错的业绩的,不能算差,但销售量主要集中于上半年,7月1日国六排放的那个坎。但比起乘用车,还是相形见绌了。细分的货车市场,微轻中型基本都是下降的态势。咱们最关注的重卡的全年销售量139.5万辆,我被打脸,年初我预计100-110万,结果证明,我还是太年轻。重卡最大的变化是今年重汽超过东风排名第二,这点去年我已有预感。商用车市场的亮点是轻型客车市场,居然增加了,从34万增加到41万。重卡数量的绝对值还是非常大的,但由于换油周期的延长以及超长换油周期车辆的存在,油品的需求还真未必会增长,毕竟还有大量的国三淘汰车辆。我的预估错误是低估了我们商用车巨大的市场弹力。至于轻型客车的增长,我认为应该是轻客电动化导致的溢出。但,整体而言,商用车润滑油还是相对平稳甚至下滑的态势,再加上其本身生产资料的属性,今年这个领域的润滑油的竞争依然惨烈。

下一个是中国皮卡市场的增长,整体增长12%左右,增速规模一般,但一直在增长,去年销售55万辆。占比2.6%,份额还是相对较小。这个细分市场还得继续等下一轮的东风。针对油品,有兴趣的,可以搞一搞,没兴趣的,等一等也未尝不可。毕竟,皮卡还分汽油皮卡和柴油皮卡,两者用油差别不小。而皮卡解禁的东风依然还没眉目。

最大的亮点是新能源车,全年销售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注意,这是百分点,而我们的基数是2600万。如果我们按照乘用车的规模估计,占比已经达到了16%,也就是说,市场上每6量乘用车当中就有1量新能源车。按照12月份的渗透率来算,这个数字已经是5量当中就1量新能源车了。这350万量当中,EV也就是电动车的比例超过80%,剩下的是PHEV,燃料电池很少很少。这是去年汽车产业最大的突破,也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爆发的元年,业内人士估计,今年2022年,新能源车产销量将达到500万辆的规模。但,我个人的估计,这个数字甚至都偏低,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可能会去到550万甚至更高。我本人持更乐观的态度。今年350万辆的组成已经是个人车主占80%以上了,这和以前都是网约车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对未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主要得力于动力电池的大幅度的技术进步。针对这部分,很简单,得尽快抓住齿轮油和防冻液,就这么点货了。要不然,大家就都出局了玩勺子去了,所以,这些客户很简单,就是未来。(我这话好像有点相关哈,别瞎想,我说的真的是未来-future)。毕竟完全不晓得什么时候来阵风,就直接把那些传统车型从马上吹起来了。说到这里,这还真的是一个机会,以前咱们总说,国外OEM垄断了发动机机油标准,现在来了一个啥标准都没有的,就是霸王硬上弓,而且国内本体企业电动车的发展快于那些传统车企,所以,咱们能不能跟上,这是个考验大家的机会.

至于后面的车企排名,这个其实没啥可看的,依然是传统汽车厂商排前面。毕竟,这些上百万的销售量基本都可以秒杀那些新能源的新势力品牌,因此,没啥可聊的。但,作为上10万规模的新能源车企,魏小理同学其实还是可以搏一搏的。关于这部分,每家油公司,大家基本都有自己的生意,看好自己家的瓜,别被别人偷了。逐步接触新势力的小朋友,布局未来。但,既然是未来,那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有更灵活的机制,得快,而这领域不确定性很大,很多设备都不标准、实验也不标准、因此很多钱可能会打水漂,这就考验每家企业的技术水准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慧聪汽车”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