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特别是纯电汽车,其新车渗透率不断攀升,增速远高于机构预测。在今年6月,欧盟27个成员国正式就“2035年完全禁止销售内燃机发动机汽车”的协议达成共识,届时欧盟境内将再无燃油车对市场出售。作为汽车大国的美国,以加州为代表的州郡,当前也明确立禁售燃油车的时间。日韩等汽车制造强国也在积极推动燃油车转型新能源的步伐。
在政策以及市场环境的双重影响下,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等一众传统车企纷纷制定了企业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以及现有燃油车停售时间,不管你有没有准备好,市场决定着普通车主未来的出行方式,最终弃油改电,或者是其它新能源。
回顾近现代汽车发展史,传统汽车制造企业经过一百余年的成长、发展,在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技术上已经登峰造极,这些燃油车的核心动力技术,当前能做的仅限于优化,再无革新技术诞生。但是这些传统造车巨头,把持专利技术,不仅限制了新生代车企的崛起,更是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当汽车工业的积蓄创新能量无法打破原有枷锁,一定会出现新的超越赛道。
我国的传统汽车工业发展缓慢,仅靠合资生产掌握的只是制造流程等程序化的经验,而合资工厂即便有仿制燃油车核心技术的能力,也跨不过去专利的门槛。以比亚迪为首的自主品牌造车企业,审视未来汽车工业后,开始布局电动汽车,国家相关主管机构同样支持并配合企业的发展路径。国家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是着眼未来能源问题,也是为本土汽车产业寻求一条全新的工业赛道。
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循序渐进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包括整车制造以及三电相关产业。政府引入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同样是为了加速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速度,而实际情况确实如此,自特斯拉进入中国后,国内新能源市场发展速度大幅提升,电动汽车造车品牌层出不穷,形成目前以比亚迪、北汽、长城为首的传统新能源造车企业和蔚来、理想、小鹏为首的造车新势力两方阵营。
从202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线爆发,可以说这两年是国内新能源企业真正崛起之年。从传动电机到动力电池再到智能驾驶,国内相关企业无一不是走在行业前沿,特别是动力电池,自主品牌占据了全球市场装机量50%以上份额,未来有望制定业内统一标准,成为产业标准制定方,从而促使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反超西方汽车工业的重要渠道。
据最新资料显示,今年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提升至28.3%,去年这一数据则是17.8%,增速飞快,远高于机构预测数值。预计2030年则是产业新的爆发时间点,届时产业加速再度提升,并通过5到10年时间完成反超燃油车市场。也是基于这个时间线和数据,才断定,未来的市场不是普通车主所决定,不管你是否准备好,到了时间点,你的选择可能只有电动汽车。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可能在充电、续航方面有着不尽人意的体验,但这些缺陷不同与燃油车遇到的技术瓶颈,这些问题将随材料科技和设计工艺的提升,蔚来必将出现重大变革,比如换电技术、快充技术、电池动力储技术等等,并且通过充电桩基建完善,逐步达到燃油车的使用标准甚至超过燃油车的便捷性和经济性。因而,从普通车主的角度,无需排斥新能源汽车,也不必过于坚持燃油车,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为了更舒适的驾乘以及更低廉的出行成本,燃油车经过百余年的改进才能有如今的驾乘体验,而新能源汽正值幼年,相信未来新能源汽车带给我们的出行体验,远远优于现在的燃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