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汽车易损件,大多数车主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刹车片、滤清器、雨刮器、火花塞等在日常保养中频繁更换的部件。然而,当被问及这些易损件的品牌时,许多车主可能只能想到像博世这样的多领域综合品牌。对于汽车有深入了解的车主,或许还能列举出舍弗勒、曼牌、马勒、布雷博、NGK等国际知名品牌。然而,国产品牌在这一领域的知名度似乎仅限于业内圈子,主要通过修理厂或汽车服务点进行渠道拓展和推荐安装。
那么,车主端的产品知名度究竟有多重要?为何少有企业愿意投入资源进行C端品牌推广?
过去,国内的汽车养护市场主要由4S店主导,少数脱保车主会选择自主修理厂等机构。这种维保模式受制于4S店体系,易损件企业大多争取主机厂的OEM订单,以进入前装体系及后装维保系统。然而,随着国家出台相关汽车售后规定,打破了“不进4S店就不质保”的霸王条款,汽车后市场维保市场得以快速发展。特别是维保平台和汽车服务连锁的兴起,进一步分流了4S店的保养市场,也促使车主形成了自由选择维保产品的消费习惯,不再完全依赖维保机构决定所使用的产品。
随着汽车售后维保市场从4S店主导转向平台主导,易损件品牌在车主端的认知度变得愈发重要。部分厂商甚至直接与平台签约授权,从渠道扁平化发展到厂家直供。尽管车主端的品牌认知已变得至关重要,但为何大多数自主品牌厂家仍鲜少进行C端广告投放?原因在于,C端受众范围广泛,营销费用远高于渠道推广。例如,一家易损件企业的渠道推广预算可能为100万元,这笔资金足以巩固现有渠道并拓展新渠道,但若用于C端广告投放,可能连水花都溅不起来。因此,尽管企业深知抢占车主端是未来品牌发展的关键,但受限于自身实力,难以在这一领域大举投入。相比之下,国际品牌凭借其固有的知名度和信任度,更容易在车主端形成品牌壁垒,导致许多车主对国际品牌存在盲目选择和信任。
然而,随着品质口碑的发酵,国潮风潮下的汽车易损件领域前景看好。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一次偶然事件可能就会催生一个爆款产品或品牌。自中美贸易战以来,国人对自主品牌的认知逐渐改变,不再认为使用国货低人一等。这种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只有打破这种等级限制,国人才能更加自信地选择国货,而不必担心被他人非议或轻视。
回到汽车易损件市场,国内的刹车片、滤清器、雨刮片等领域也有许多优秀的企业在默默耕耘。例如,凤凰滤清器、爱多雨刮、信义刹车片等品牌,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已成为各自领域的国内领军者。随着新生代车主保养观念的转变,相信自主品牌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汽车后市场的维保产品,未必非要选择那些洋品牌。如今,国货的质量已不逊色于国际品牌,且其优越的性价比如同地下孕育的宝藏,正等待被挖掘。
随着国产品牌在技术研发、品质控制和品牌建设上的持续投入,汽车易损件领域的国货崛起将是大势所趋。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任度将逐步提升,国货在汽车后市场的份额也将不断扩大。对于那些坚持创新、注重品质的自主品牌来说,未来的市场前景无疑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