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我国汽车消费呈微增长态势,汽车整车厂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迫使上游汽车零部件企业降低供货价格,同时将存货管理的压力和风险转移给上游零部件企业。然而国内许多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不大,存货库存管理比较粗放,普遍存在存货库存金额大,呆滞存货占比高等存货管理问题。此文将针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强存货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存货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最重要的流动资产之一,其管理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生产运营效率。一般来说,零部件企业保持一定的存货库存能够满足生产需要,能够预防生产的不确性和订单变动对交付的影响,实现企业经营的规模效益。
但是,存货库存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存货库存过多会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并且需要承担汽车整车厂订单下滑、部分车型提前停产等外部市场风险,同时企业会发生相应的仓储保管费用、库存商品价值减损等成本;存货库存不足,零部件企业面临无法满足主机厂交付风险,从而导致主机厂对零部件企业的信任危机,并承担相应损失;同时,企业内部会发生紧急采购、生产交付和紧急发运等额外成本支出。因此,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加强存货管理,保持合理有效的经济批量库存,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改善企业经营业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汽车零部件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常汽车零部件企业会给不同的整车厂配套零部件,原辅材料及产成品种类繁多,同一款车型涉及高低配就会衍生出多个零部件,而且生产原辅材料的采购周期不一致,部分整车厂订单计划不准确。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存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存货库存成本高,存货周转效率低
随着近几年我国汽车销量的增长,零部件企业也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时机,大部分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保持增长,企业的存货库存也逐年增加,甚至部分企业出现库存的激增。通过对5家A股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的存货存库、存货占流动资产比例及存货周转天数指标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5家企业的平均存货余额13.89亿元,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21.78%,存货周转天数88天,其中存货周转天数大于90天的有3家。
造成零部件企业存货增加一方面是由于订单增加,保证供货及时性增加储备;另一方面是库存管理不完善,造成企业存货的冗余,导致存货周转效率下降。
(二)原辅材料的计划与采购环节管理比较薄弱
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所用原辅材料种类多,采购渠道及采购周期不一致,部分原材料为专用物料。原辅材料库存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原材料储备计划管控不力,材料库存积压严重,呆滞材料占比上升;而另一方面又会出现生产所需的材料发生短缺,导致原材料管控陷入恶性循环中。呆滞存货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置,造成不良资产长期挂帐,影响公司流动资产质量,导致公司运营能力下降。
1.原材料需求预测不准确,导致库存质量下降
汽车主机厂会在系统中公布每月各种车型的装车计划,物料计划员会根据装车计划和库存情况计算出每种材料的需求计划,经审批后的采购计划提交采购部执行采购。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主机厂装车计划不定期更新调整,物料计划未同步调整;同时为避免物料短缺,物料计划员制定的需求计划偏保守。由于主机厂采用JIT交付模式,主机厂会将市场需求变化的库存压力转移到零部件企业。此外,由于客户原因如车型减量、停产或工程变更造成的呆滞物料,不能及时消化或通知供应商取消,大部分情况下均需零部件企业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
2.供应商数量多,对供应商的交付方面管理较弱
零部件企业对供应商开发管理缺乏统一的规划,过分关注采购价格,忽视对供应商质量、交付、服务及合作潜力评价,导致供应商数量过多,供应商水平良莠不齐,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且加大采购风险。供应商数量过多,导致公司无法整合订单资源,加大库存管理难度。
零部件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管控能力较弱,部分专用物料进口采购周期长达半年,而此时主机厂订单可能已经减量,与供应商协调订单取消或延期交付事宜变得非常困难,削弱了对供应商交货期的管控能力,企业将承担订单波动造成的物料积压风险。
(三)库存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流通不畅
汽车零部件企业库存管理主要借助传统的ERP管理系统,这些企业在供应链管理SCM、产品生产周期管理PLM、产品数据管理PD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大数据视角下的存货库存管理。
信息化水平应用水平偏低,将导致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内部各部门之间对存货变动信息缺少了解,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
三、改进汽车零部件存货管理的对策
(一)实施JIT生产管理模式
JIT生产管理模式能够以最合理的生产和最少的库存满足客户100%的准时交付,实现生产系统的柔性化和零库存。要实现JIT生产管理模式的转换,首先企业必须树立精益管理理念,从6S管理、设备TPM、五星班组建设、过程品质经营、快速换模等方面夯实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培养精益人才队伍。
JIT拉动生产方式是通过管理看板来实现的,以看板作为信息的载体,从成品仓库到生产车间逐个传递生产和运送指令。具体的拉动流程为成品仓库对生产工厂的拉动、工厂内部生产车间之间的拉动、生产车间对原辅料仓库的拉动。
通过推动JIT生产管理方式,首先提高了工厂的准时交付能力,生产车间之间实现有序的流动;其次,减少车间工序间半成品和原辅材料的库存量,降低呆滞物料的产生。再次,车间库存量降低,工序间周转料架减少,车间空余场地增加。减轻在产品盘点工作量,提高库存信息的准确性,实现企业内部供产销各环节的良性循环。
(二)建立存货管理效率和质量的绩效考核指标
企业衡量存货管理效率的指标主要有存货周转天数、准时交付率、缺货率等;常见的存货管理质量考核指标可以用超期存货占比来衡量。
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存货按其内容主要可以划分为原辅材料、低易耗品、产品及产成品等。企业可以制定存货周转天数年度绩效目标,同时按存货类别和管理对象的不同分解为原辅料周转天数、低值易耗品周转天数、在产品周转天数和产成品周转天数年度目标。按月计算各类存货的实际周转天数,并与目标天数进行比较,寻找差距原因,制定相应的改善方案,推动存货管理水平的提升。
为避免被考核对象片面追求库存周转效率的提升,而忽视库存不足及交付不及时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需要设定准时交付率和缺货率绩效目标,跟踪这两项绩效指标的达成情况。
零部件企业需制定各类存货的库龄管理标准,设定超期存货占存货余额比例的年度目标,按月跟踪超期存货占比的达成情况。建立超期存货专项管控分析会议机制,详细分析超期存货产生的原因及后续的处置和预防措施,提高存货管理质量。
(三)改进供应商管理,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缩短物料计划采购周期
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供应商管理标准,加强对上游供应商的体系辅导,优先考虑强化与管理体系健全的供应商战略合作。零部件企业应结合各大主机厂管理体系的要求,完善供应商评价体系。整合供应商资源,减少供应商数量,每类原辅材料培育1~2家优质供应商,提升上下游企业的业务集中度,增强上游供应商对本企业的业务粘性,提升存货储备计划的协同性,共同推进存货库存的下降。
推进部分物料采购国产化开发,国产化不仅有助于采购成本的下降,同时有助于降低物料计划采购周期,增强对上游供应商的管控能力,缩短物料采购周期。
(四)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对于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会以生产计划为主线,对所涉及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计划和控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集成。因此,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在现代企业存货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有效推动零部件企业的存货管理能力,必须建立与客户端、供应链、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等环节的信息系统。
建立与主机厂生产计划对接的EDI数据交换系统,将客户生产计划通过系统运算转输出各类物料的采购计划,提高物料计划的准确性,减少人工计算差错。
完善供应商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供应商交付计划、到货确认在信息系统中进行,提升原辅材料采购信息的实时监控。
建立MES系统。对于企业的MES信息管理系统要做到及时更新,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真实性,这样便于库存的动态管理,有利于汽车主机厂对库存内零部件的整理,更有利于下游企业对自己采购时点进行判断。(文章来源于行知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