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环保或消防原因,全国街边汽修厂被迫关门整顿。
1、成本
更多的汽修门店会因为环保增加设备材料成本,此外房租和人员成本持续上升,但4S店和独立汽修汽配店敢涨价么?
2、利润
如果不敢,谁为成本上涨买单呢?如果没人买单,如何生存呢?面对居高不下的经营成本,不断被压缩的利润,以及来势汹汹的外来竞争者,现有的汽车服务门店该怎么办?
对单个维修企业而言,做好3平方公里的客户群体,提供“管家式”服务构建与客户的信任关系最关键。
此外,专业化经营将被广泛接受,独立售后将涌现更多油漆钣喷、变速箱、轮胎等专修连锁,他们拥有更高效率和更好服务体验,将在各自细分领域与4S店争夺车主。
涨价不涨价?门店老板说的算!
“汽修店何止是今年不敢涨价,过去十多年,人民币贬值了多少?物价上涨了多少?人们的工资上涨了多少?房价又涨了多少?但是你看看修车,10多年过去了修车涨价了么?!“租金每年涨价,人员工资也每年涨,不涨工资,人就留不住。但修理费不敢涨,涨了就不来修了。
“2018经营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各方面的成本增长挤压门店利润,我们将不断提高自身的店面形象和服务品质,改变产品的经营模式,增加衍生服务,牢牢锁定客户的口碑。
80万汽修厂缩减到20万,汽修人你慌不慌!
随着国家打击假冒伪劣配件/附件力度的不断提升,车主认知能力的大幅提升,加上 4S 店对售后服务价格的不断降低,社会维修厂、路边汽修店日子将会越来越难。
数据显示:全国汽车服务门店加起来80万家左右,但中国2亿辆车,只需要最多20万家。这就是问题所在,汽车服务门店远超饱和状态,供大于求,呈现“你不盈利,我也不盈利”的状态是预料之中。
2018年,有大量修理厂面临倒闭
大型保险公司会严控理赔风险,将主动大幅减少合作维修厂数量。服务效率更高的维修、保养、钣喷连锁企业层出不穷,1 家连锁型单店可以取代 3-5 家传统维修店产能。互联网消费习惯一旦养成,20 % 的店铺获得 80 % 的网络订单,80 % 的维修店将度日艰难。
从美国的车险理赔整体规模看,每年 1500 亿美元的规模,其中一半赔车,一半赔“人”。赔车这部分,一半赔给维修,1/3赔给全损车,剩下15%左右是理赔成本。
这是什么概念呢?目前中国车险市场规模大约是 5000 亿,其中用于理赔的大约60%,大约3000亿,大约2/3赔车,1/3赔人,由于目前全损车市场规模并不大,这意味着大约2000亿是用来修车了,其中1000亿赔工时,1000亿赔配件,平均每辆车的维修费用2500元人民币。
在国内修车的客单价基本是美国同行的1/4。这个基本可以理解,目前国内喷漆工人的月收入大约是5000-10000人民币,美国同行大约是30000人民币,我们的喷漆工人大约是美国同行收入的1/4左右——收入和成本基本成比例。
美国大约有 4 万多家汽修厂,考虑到 1800 万辆事故车,意味着平均一家汽修厂每天只修 1 辆车——在美国遇到交通事故,修车通常交车时间是论周计算的,国内则按照天计算!
目前4S店每天的事故车交车台次平均每天在 5 -10 台车,大约是美国同行的5倍。考虑到维修效率的优势,即使国内真有 8000 万台次的事故车,真实需要的汽修厂最多只需要 4 万家汽修厂!目前国内有多少呢?2.7 万家4S 店都有钣喷车间,这些车间目前是大规模闲置状态。至于一二类综修厂,包括没有资质直接干活的,至少 10 万家起,能有 30 % 处于正常盈利状态已经不错。
从美国最大的几家保险公司的生态系统看,即使是全国性的保险公司,其合作的修理厂也不足 1 万家,多数不足 5000 家。目前平安、人保、太平洋几家保险公司合作修理厂都在几万家,这导致维修厂的风险管控难度极大,缩减合作维修厂是保险公司的必然选择。
可以预见,未来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必然会从管控风险的角度尽可能减少合作修理厂数量,通过互联网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以优胜劣汰的方式,把维修资源集中在能够更好地管控维修风险的维修厂。
随着类似“人保、太保、平安”这类综合金融服务商的涌现,未来无论4S店还是修理厂,在诚信理赔方面一旦被保险公司发现,势必会被这些金融公司在企业的征信记录上涂上污点,这会导致骗保的维修厂不仅经济上受损,企业声誉也会受损。无论是美国的经验还是中国的现实计划,大型保险公司的合作修理厂数量不会超过1万家,未来的互联保险公司只可能从传统保险公司的合作修理厂体系里筛选合作维修厂。
这意味着,如果不能进入人、太、平三家保险合作修理厂范围,维修厂基本没有可能再拿到保险公司的维修资源——没有事故车维修支撑,维修厂很难生存。
总体而言,未来几年是汽车后市场去产能化的过程。行业内关店失业潮来临是大概率事件。虽然汽车销量在增长,但即使我们达到美国目前2.5亿的保有量,我们目前的维修厂数量也是过剩的,如果我们继续提升单店的维修效率,我们需要的维修厂数量只会更少而不是更多。优胜劣汰是必然结果,仅仅靠传统经验管理维修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留给4s店和维修厂转型的时间并不多,谁先升级转型,谁先占领先机。
汽修店的经济账,算不好不倒闭才怪!
“小、乱、杂、贪”这些性质的汽车服务门店很难生存,“小、精、专”的将发挥优势直到被整合,这或许是行业的发展趋势,但是不管你开的是修理厂还是汽车美容店,总有一笔收支账要算,你若算不好,这生意可就不好做了!
首先从工位来说,平均一个有效工位我们按照30个平方米计算,辅助面积最好做到1:1,也就是说30平方米的工位配套面积还需要30平方米。一个工位1个工人就够了,但是加上配套的财务、行政等,平均一个工位最低水平2.5-3个人,一般的3-4个人。场地成本我们算1平方米1块钱,员工成本1个员工1个月4000块钱,再加上2000块特殊情况造成的费用,那么:
单工位基本成本:60*30(场地)+3*4000(人员)+1000(设备折旧)+1000(耗材)+2000=17800。这是往少了算的数据。
现在我们假设毛利50%,这个假设数据已经很高了,这时候每月单工位产值需要35000(备注:无奖金、无利润、无税收、无歇班)。所以一个工位即使做到35000也是亏本。35000除以30,平均一天1000元。再加上奖金、税收等等,算下来单工位一天少于3台次的修理厂基本无利可图,低于2台车一定亏钱。
另外我们看一下近些年的中国汽车销量及增长率。截止2016年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94亿。可以说中国的汽车载量已经趋于饱满。所以限购、淘汰是必然趋势,这也是为什么4S店越来越不好过的原因之一。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趋势,中国人口出生数量一直在下降。新生儿太少意味着人才更难招,所以我经常说现在行业紧要的是提升现有人员的技能。另外员工流失率太高也是行业趋势。
1、以销售为重点的4S店面临很大的挑战,必须转型。
2、小型汽修厂很难招人甚至招不到人,最后就剩夫妻店了。
3、低端品牌和低占有率的4S店将快速消退。
4、小、乱、杂、贪这些性质的修理厂很难生存;小、精、专的修理厂将发挥优势直到被整合。
5、汽车保有量增加,汽车服务相关项目将成利润源,比如汽车美容、汽车保养,汽车服务门店服务内容必须转变。
汽修行业的乱象
1、车多故障少,十年前平均每台车每年到修理厂8次,现在一年平均就3次。
2、人多技能少,现在汽车后市场从事微信的从业者一直在下降。现在行业汽车诊断师干了汽车技师的活,汽车诊断师就想多换零件,为了多挣钱,但他们对所换的零件到底有没有效果是没底的。
3、活多利润少,就是车很多利润很低,现在全国平均毛利低于40%,这意味着每天一个举升机只修3台车就是赔钱。
4、配件多放心的少,坦诚地讲,现在汽车返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认为至少一半跟配件有关系,另一半是诊断不准。原厂件只是个概念,修理厂要的是质量。现在卖配件的很多,但是市场杂乱无章。
汽修行业的现实危机
1、人的危机,人少、素质低、培训速度慢,现在汽车技术发展太快,培训速度跟不上。技术发展速度太快,导致技能人员的技能更新速度跟不上。现在是技术碎片化时代,员工什么都听说过,但什么都不精。同样很多企业家只考虑企业成长,不考虑人的成长,不愿意培养人才。
2、设备的危机,每年跟汽保设备的展览会很多,但我想问问,这些设备我们买回之后拿回成本了吗?设备是要拿来盈利的,如果设备不能带来盈利就是浪费。现在设备应用最高的可能就是举升机,烤漆房,其他的都处于浪费状态。这么多年以来我们越来越忽视设备的价值。
3、配件的危机,真假难辨、好坏难辨、渠道垄断、鉴定困难。每年的央视315都会曝光汽车相关的伪劣产品。
4、技术的危机,包括基础知识不过关、技术垄断等。近几年国家对汽修学校的投资力度很大,但学生的基础知识大多不过关。现在很多人喜欢技术快餐,不喜欢问深层原因。
5、管理的危机,很少人学过汽车服务企业的运营管理,现在是行为管理居多、企业运营管理少。技术缺失最多赔一台车,但管理缺失很可能把一个企业都赔了,我认为这个行业大多数管理者都是从技术转型后一点点摸索出来的,缺乏运营管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