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5月汽车销量增速由负转正 同比增长14.5%达219.4万辆

慧聪汽服网 https://qipei.hczyw.com 2020-06-12 出处:车东西 责任编辑:iCMS

6月11日消息,今天下午14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北京举办了信息发布会,根据统计数据,5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8.7万辆和219.4万辆,同比增长18.2%和14.5%,环比增长4.0%和5.9%,1~5月份汽车产销778.7万辆和795.7万辆,同比下降24.1%和22.6%。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汽车行业也迎来了严酷的“寒冬”季节,好消息是5月份的汽车产销量的环比、同比均有所上涨,这证明,我国汽车行业正在复苏。另一方面,我国汽车市场的恢复速度是缓慢的,这也反映出,我国国内的消费信心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延续了上月增长势头,销量增速更为明显。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万辆和8.2万辆,环比增长3.5%和12.2%,同比下降25.8%和23.5%。

在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也发布了5月国内电池装车量的统计数据。5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5.2GWh,同比下降47.7%,环比上升9.9%。

最后,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统计数据,截止2020年5月国内共有公共类充电桩55.1万台,充电站总量3.9万座,换电站总量449座,其中最大的换电站运营商为昊动和蔚来,分别运营222座、133座换电站。

一、中汽协发布5月汽车销量数据 完成销售219.4万辆同比增长14.5%

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5月份国内汽车产销量为218.7万辆和219.4万辆,与上个月相比,环比增长4.0%和5.9%;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18.2%和14.5%,增速高于上月15.9个百分点和10.1个百分点。

中汽协:5月汽车销量增速由负转正 同比增长14.5%达219.4万辆

▲2020年5月汽车产量数据

1~5月,汽车产销量为778.7万辆和795.7万辆,同比下降24.1%和22.6%,降幅与1~4月相比,分别收窄9.3个百分点和8.5个百分点。

中汽协:5月汽车销量增速由负转正 同比增长14.5%达219.4万辆

▲2020年5月汽车销量数据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从5月份国内汽车的产销量数据来看,国内汽车产销量将会稳定回升,销量与去年同期水平比会有小幅度上涨,但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中汽协:5月汽车销量增速由负转正 同比增长14.5%达219.4万辆

▲2018年至2020年国内汽车月度销量及涨幅趋势

二、5月乘用车产销完成166.0万辆和167.4万辆 增速由负转正

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5月份国内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6.0万辆和167.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5%和8.9%,同比分别增长 11.2%和7.0%,增速已由负转正。

中汽协:5月汽车销量增速由负转正 同比增长14.5%达219.4万辆

▲2018年至2020年国内乘用车月度销量及涨幅趋势

从5月份的车型销量情况来看,SUV、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交叉型乘用车,同比增长47%。

从各车型累计销量情况来看,由于前期疫情的影响,四类车型依然呈现下降趋势,其中SUV同比下降20.2%,轿车同比下降30.4%,MPV同比下降51.5%,交叉型乘用车同比下降27.5%。

5月份国内商用车表现异乎寻常,在乘用车受到巨大打击的情况下,商用车产销达52.7万辆和52.0万辆,产量环比增长2.5%,销量环比下降2.6%;同比分别增长47.7%和48.0%。

中汽协:5月汽车销量增速由负转正 同比增长14.5%达219.4万辆

▲2019年和2020年5月份商用车销量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有下降趋势。5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57.1万辆,同比增长0.4%,市场份额为34.1%,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1~5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226.4万辆,同比下降32.5%,市场份额为37.1%, 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另外重点企业集团市场集中度高于同期:1~5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708.9万辆,同比下降22.1%,较行业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9.1%,高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

中汽协:5月汽车销量增速由负转正 同比增长14.5%达219.4万辆

▲2020年5月份国产品牌所占市场份额情况

三、新能源5月份产销量8.4万辆和8.2万辆 同比下降25.8%和23.5%

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5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万辆和8.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5.8%和23.5%。

中汽协:5月汽车销量增速由负转正 同比增长14.5%达219.4万辆

▲2020年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

具体到车型的产销量情况,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万辆和6.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3.8%和25.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万辆和1.8万辆,其中产量同比增长17.1%,销量同比下降16.1%;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辆和42辆,同比分别降94.6% 和86.7%。

四、5月份动力电池总产量为5.2GWh 锰酸锂电池环比增长97.8%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数据,5月份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5.2GWh,同比下降47.7%,环比上涨9.9%。

中汽协:5月汽车销量增速由负转正 同比增长14.5%达219.4万辆

▲2020年5月动力电池产量情况

其中三元电池产量3.1GWh,占总产量59.1%,同比下降52.4%,环比增长7.2%;磷酸铁锂电池产量2.1GWh,占总产量40.5%,同比下降9.6%,环比增长13.8%。

1~5月份动力电池的累计总产量18.2GWh,同比下降50.9%。其中三元电池产量累计11.6GWh,占总产量64.0%,同比下降49.1%;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累计6.5GWh,占总产量35.7%,同比下降46.8%。

从动力电池的同比数据来看,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仍然处于低迷状态,或许随着后续电动汽车产业开始回暖,动力电池产业也将得到带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处同比下降的情况下,锰酸锂电池却以97.8%的同比增长在数据统计中显得格外耀眼,哪怕这类型电池的产量很低。

中汽协:5月汽车销量增速由负转正 同比增长14.5%达219.4万辆

▲2020年5月按材料划分类型的电池产量情况

5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5GWh,同比下降38.3%,环比下降2.3%,其中三元电池共计装车量2.7GWh,同比下降27.7%,环比上涨2.0%;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量0.8GWh,同比下降54.7%,环比下降13.1%。

根据统计,2020年5月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前十位分别是宁德时代(1.59GWh)、比亚迪(0.39GWh)、LG化学(0.37GWh)、松下(0.28GWh)、中航锂电(0.22GWh)、国轩高科(0.12GWh)、时代上汽(0.10GWh)、力神电池(0.06GWh)、塔菲尔新能源(0.06GWh)和亿纬锂能(0.06GWh)。

五、我国共用公共类充电桩55.1万台 广东省以6.6万台据全国榜首

在会议期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简称中国充电联盟)还介绍了我国公共类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情况。

截止2020年5月,我国共计建成公共类充电桩55.1万台,相较于4月份,公共类充电桩增加3.8千台,5月同比增长37.4%。

中汽协:5月汽车销量增速由负转正 同比增长14.5%达219.4万辆

▲截止2020年5月我国公共充电设施总量

在公共类充电桩55.1万台中,含交流充电桩32.1万台、直流充电桩22.9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从2019年6月到2020年5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2万台。总体来看,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整体上维持增长,5月增量低于通常水平。

从充电桩分布的地理位置来看,公共充电设施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湖北、福建地区。广东省的公共充电设施数量最多,以6.6万台位居全国数量排行榜首。

中汽协:5月汽车销量增速由负转正 同比增长14.5%达219.4万辆

▲国内充电设施各省份分布情况

在换电站方面,到2020年5月份,国内换电站总量为449座,昊动运营222座,蔚来运营133座。

此外,统计数据还显示国内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集中度较高,到今年5月份为止,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8家,分别为:特来电运营15.7万台、星星充电运营13.2万台、国家电网运营8.8万台、云快充运营4.1万台、依威能源运营2.5万台、上汽安悦运营1.9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4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1.3万台。这8家运营商占总量的88.8%,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11.2%。

结语:国内汽车市场回暖明显 消费信心不足

2019年全球车市遇冷,2020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汽车产销量均呈现大幅下滑趋势。

根据5月份汽车的产销量和2020年的累计产销量来看,国内的汽车市场总体正在回暖,但销量增幅不大,证明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不足。

另外,随着中国政府开放汽车合资公司股比的限制,将为中国国产汽车品牌带来巨大的压力,国内汽车市场或在不久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这将促进国内车企产品质量的提升,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同时也会淘汰一批适应不了节奏的国产汽车品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慧聪汽车”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