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在购买一款汽车产品时,关注的点无外乎价格、配置以及油耗,因为这些都是与用车成本息息相关的。随着汽车产品越来越普及,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也在逐渐加深,所以在衡量一款车时,除了之前关注的点,安全性也成为消费者关心的重要因素。
如何评判一款车是否足够安全?民间盛传着两种独特的鉴别方法。
一种是开关车门法,即开关车门,通过听觉和身体感知来鉴定车门是否厚重,如果在开关车门时感觉比较重,且关门时声音比较沉闷的话,就表示这款车用料很扎实,相对比较安全。另一种鉴别方法叫拇指按压法,使用拇指按压汽车发动机盖,如果机盖向下凹陷,就证明这款车钢板薄,不安全。
正是这种错误的判定方法,导致很多消费者误认为:车身轻,铁皮薄就是汽车不安全的表现。
钢板越厚就代表汽车越安全吗?其实不然。钢板越厚,在发生撞击时反而会增加危险系数。因为钢板越厚,相对它的刚性强度就越大,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发生撞击,由于刚板刚性强度大,车身前部不易变形从而导致受冲撞部位整体向驾驶室挤压,这样反倒容易对车内人员产生较大伤害。当然,钢板厚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当车辆发生小碰撞时不易产生形变。
对车辆安全性起到真正作用的是车身结构件,而我们平常所聊的汽车板件多属于车身覆盖件,它俩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房子的承重墙与非承重墙。车身结构件是整辆汽车的支柱,是保证车辆安全性的基石。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只有车身能有效的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并将这些能量分散到车身各个结构部位中,才能够化解碰撞能量对驾驶室的冲击。当然,车身结构件不可能吸收掉所有碰撞能量,势必会有一部分能量传递到车厢内,而这时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就能发挥作用,可以再次缓冲掉碰撞能量,从而保护车内人员安全。
车身结构件与安全气囊同属于汽车被动安全,市面上有不少碰撞测试机构,来检验车辆的安全性,常见的测试机构有中保研、C-NCAP等。
当然,衡量一款车的安全性,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主动安全。所谓主动安全,指的是可以尽量自如控制汽车的安全系统,比如车身稳定系统、碰撞预警系统、主动刹车、胎压监测等等。
消费者在判定一款车是否足够安全,首先要查看产品的安全配置,配置越丰富相对安全系数越高;其次可以了解各碰撞测试机构出具的测试成绩,该成绩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车辆的安全性,具有很强的参考性。不过说到底,不管是主动安全还是被动安全,都不能保障车辆的绝对安全。我们在驾驶车辆时,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遵守交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