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是应运而生,不少传统的车企都在进行转型,新能源造车企业也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因为有着国家的补贴政策,一款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就达到十几万,一款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也是非常实惠,性价比很高。其实,对于新能源汽车,不管是新比亚迪唐,还是特斯拉,或者是蔚来ES8等等新能源汽车,都是存在着很大的谎言,许多新能源造车企业最终都翻车了!
新能源造车,是当下最热门的“风口”,在造车新势力那里,“市值超过宝马、丰田、法拉利”“一款车没上市,市值已经国内最高”“年底造出飞行汽车”“研究3个月,押上人生全部”……一个个故事足以让人血脉贲张。
这种信心来自需求,新能源车销量给力,资本市场给力,都是翻几十倍的行情。如今,地产、手机、空调、互联网等跨业巨头纷至沓来,带来“互联网+”“智能+”,这种“鲇鱼效应”对激活传统造车业有好处,如果通过技术赋能、能源革命推动中国本土造车业的“弯道超车”,那就是更大的好事。可现实问题是,这种跨业式、跨越式发展要建立在雄厚的技术基础之上,造车不是积木游戏,如果门槛真的这么低,那传统车企“百年积淀”“工匠精神”岂不是闹着玩的?
仔细一琢磨,这背后其实难以摆脱那种创始人“嘴炮”、营销引流、资本堆积的互联网打法,他们嫁接在缺少流量、资本的传统车企上,将之作为代工厂,“吃大头”的依旧是新势力。为了“抢赛道”“抢风口”,为了赶造车的时间窗口,ALLIN。
3月29日,新华社发文指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虚假宣传”“虚火过往”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隐忧,其中包括虚假的产品性能指标、产品故障甩锅消费者、“纸上造车”、“盲目招商”等等。没有实际销售就被概念带飞估值的,多次“辟谣造车”的小米无疑是典型。
以“终局”来看,共享单车的发展周期提供了很好的警示。风头正劲时,满大街“赤橙黄绿青蓝紫”,集齐了一道彩虹,激活了传统造车产能,但最后大多进了“单车坟场”,造成了资源错配,内耗内卷浪费严重,还弄得共享经济和租赁经济不分。资本虽有巨大的推动力,也有短视逐利的“劣根性”,从组装自行车、组装手机,到可能正在组装的汽车,我们要谨防一哄而上,再一哄而散。
事实上,新能源造车,在“面子”上实在过不去。断轴、自燃、三电系统缺陷等质量问题被广泛投诉,里程注水、性能浮夸、售后甩锅等虚假宣传和霸道销售比较普遍,消费者诟病的“槽点”越来越多,未见收敛之势。
用“高手过招、招招致命”形容今年的造车新势力最贴切不过,在这场过招中,BYD、蔚来、理想、威马和零跑等汽车成功一战成名,而像拜腾、博骏、赛麟等则战败,留下一片未收拾的烂摊子。最让人没想到的是,由李嘉诚投资的长江汽车也在这场厮杀中沦为炮灰,半个月遣散了所有的员工,在烧光资金后以负债30亿而收场,留下一地鸡毛。
三年仅卖出59辆,200亿投资全部失败,这款车就是前途k50。在去年的8月份,前途汽车官方宣布这款车的售价为75.43万,补贴之后统一售价为68.68万。一般而言,电动汽车约超过一半的成本都在电池上,其余的汽车底盘、车身等部分跟燃油车差不多,而电池部分的价格比燃油发动机高多了。
除了正常的造车成本外,电动汽车的研发成本也比较高,这也造成了电动汽车价格贵的原因。而普通百姓并不关心汽车是否是电动还是燃油,他们关心的汽车是否稳定、安全、便宜,但是国家正在推广新能源汽车,因此对电动汽车进行了补贴。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提升,国家的补贴随之减少,补贴的减少则意味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优势劣汰的形势愈发严峻。靠忽悠与补贴的企业,就掉了裤子成了裸泳了。新能源汽车是被给予厚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虽冠以“新”字,但在基础研发、核心技术上精耕细作、创新突破、久久为功的硬道理是颠扑不破的,实体企业发展没有捷径可走,一味资本扩张,“超车”也要谨防“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