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充气轮胎兴起,会影响轮胎店的生意吗?

慧聪汽服网 https://qipei.hczyw.com 2021-07-12 出处:汽车新志 责任编辑:HC1

谈到轮胎,相信大家是又爱又恨。如果你是普通的汽车消费者,应该庆幸现在买轮胎的渠道多了,价格也透明了;而如果你是轮胎行业中的批发商、经销商,或者是终端汽修店的老板、销售,想必现在的轮胎生意没有以前那么好做了吧?

随着科技的进步,轮胎产品也在加速迭代中。如果我现在告诉你,将来有一种轮胎可以保证终身不爆胎,你相信吗?没错,这就是所谓的“非充气轮胎”,也叫“免充气轮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轮胎未来的市场一片光明,但如果大规模普及起来,最直接受影响的可能就是街边的那些轮胎店、补胎店了。因为没有需求,自然就不会有相对应的市场和服务了。

01、为何说“非充气轮胎”一定有未来?

其实在130年前,人类见到最早的充气轮胎时也是一样的,同样的不信任和质疑声比起如今对“非充气轮胎”而言,是一点都没少。

直到世界上第一次有人愿意尝试用充气轮胎参加了一场重量级长途拉力赛并且取得了瞩目成绩后,世人才开始接受“轮胎要打气”这件事。——那么如今“非充气”轮胎的发展情况又是如何呢?距离量产还有多远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目前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企业正在涉猎这个领域吧:

首先来看米其林,这家公司实际上10多年前就开始了名为“Tweel”的非充气轮胎的研发,历经了前后2代产品的开发,因为在高车速时(高于80km/h时)轮胎存在严重的谐振现象,最终放弃了高速化运用,转为低速工程车辆用胎。

之后提出的“3D打印”非充气轮胎距离量产也很遥远,基本作为技术储备研究而已。目前米其林和美国通用公司合作开发的全新一代Tweel据说是要2024年问世,但一系列棘手问题还未最终解决,所以是否会延期很难说。

当然,固特异研究非充气技术也N年了,而且拿出了量产的产品,其商标是“TurfCommand”。它采用高分子材料做支撑结构,当然他家的这一产品也是低速轻载轮胎。

免充气轮胎兴起,会影响轮胎店的生意吗?

再来看看邓禄普,这个130年前充气轮胎的发明者,这些年也在研究非充气产品。他们的非充气轮胎名字是“GYROBLADE”,这款概念品别出心裁的在胎面上钻孔,以非常特殊的方式强化它在雨天的表现——当然它仅仅只是一个概念品。

日系车企中,丰田在去年就表示了对于未来车型搭载非充气轮胎的信心与决心,也早已拿出了非充气样车,相关轮胎也已经做了路试。虽然丰田并没有给出更多的性能细节,但却把轮胎的来历给说明白了——来自住友橡胶(邓禄普的母公司)。

还有,普利司通数年前也投入到了非充气轮胎的研发之中,目前在各大车展上都展示了自行车、低速电动车用的专属轮胎。和米其林一样,他们目前无法解决高速问题,因此距离实际装车(传统汽车)甚远。

日本还有一家东洋轮胎,他们投身于非充气事业也很多年了,“NoAir”产品前后历经5代的迭代,包括韩国知名轮胎企业韩泰也有自己的非充气轮胎系列,叫做“iFLEX”。

以上的这些案例可以说明,这种轮胎距离我们真的是越来越近了。

02、中国的“非充气轮胎”市场现状如何?

视线转向国内,我们再来看看和我们关系更近的中国市场。

目前玲珑2年前开始研发聚氨酯3D打印轮胎,但一直在实验室里,没任何下地实验的报道;浙江天衢公司的非充气轮胎之前和贵州轮胎集团、北汽集团合作,车展上装车展示,而且进入路试阶段了。但随着知名学者马正东这个创始人的退休,这个企业目前也就停摆了。

深圳金特安公司也是在3年前提出聚氨酯注射成型非充气轮胎的,目前的情况是路试完成后已经装车,搭配五菱红光MINI和宝骏MINI,已经可以上路正常使用了!据说广西当地投资了数十亿资金扩大生产,产品还被用到了小米电动单车上……

免充气轮胎兴起,会影响轮胎店的生意吗?

当然,就算是将来“非充气轮胎”能快速普及,就产品而言,它还是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比如热失控问题、比如振荡问题、比如弹性曲线不合理问题、比如减震舒适性问题……

这就和我们之前讨论过的“自修补轮胎”一样,随着新能源车、电动车的普及,尤其是在中高端新能源车上,自修补轮胎的利用率大大增加,有些品牌已经把这种作为OE原厂配套来做了。

但它究竟能否撬动更庞大的传统轮胎替换市场,看来还是要用时间去印证。

03、“新型轮胎”能否重造轮胎行业?

无论是“非充气轮胎”也好,“自修补轮胎”也罢,未来能重造轮胎行业的可能不仅仅是产品本身。和车用润滑油一样,轮胎行业也已经经历了几次大变革。

在2010年之前,轮胎可以说是主机厂配套和替换市场内销两旺。这由于在之前几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保有量的稳定增长,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乘用车轮胎市场的发展,据捷孚凯提供的相关历史数据了解到,仅2010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轮胎(含替换胎和配套胎)内销达5450万条,同比增长30%。

其中,替换胎销量达2300万条,同比上涨近10%,内销额为94.3亿元,同比上涨14%。配套胎销量3150万条,与去年同期的2265万条相比,上涨39%。

然而,轮胎市场在之后几年中呈现出了逐步加剧的竞争态势,一方面国内新车购买数量减缓,导致原厂配套轮胎数量下降。另一方面,此前的轮胎高毛利逐渐消失,对于经销商来说,轮胎企业压下来的销售任务变得越来越难了,大量的串货、翻新胎开始出现在市场上。

更重要的,轮胎行业受到了“外部竞争”的巨大压力——O2O、S2C电商平台和B2b垂直供应链平台。这两个平台的共同点就是接着“互联网”的大趋势发力,几乎颠覆了多年稳定的渠道价格体系和供应模式。

想象一下,如果轮胎行业在2010年前后,轮胎制造企业就抓紧线上化、直供体系和连锁加盟的布局,代理商开始改进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拥抱在线化运营,那就不太会出现目前这种被动的局面了。

当然,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如果”,对于我们从业者来说,还是要往前看。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如果你的店里有轮胎项目,是时候抛弃用轮胎这个单一项目来赚钱的念想了。

未来的轮胎行业,会在产品和销售环节上加速迭代。我们这个国家的特点就是一旦找到了成功的方法论,就会被大量、快速的复制。

轮胎行业的“新十年”马上就要开始了,虽然困难重重,但同样发展机遇也一直存在。过去已逝,明天是迷,值得做的就是把握当下。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慧聪汽车”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