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卡脖子”成为过去一段时间汽车圈的热门话题,但电池“卡脖子”也是汽车圈另外一个热门话题。
继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公开“我们都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广汽要自己造电池,”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上再次表示“贵电”。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电池代替发动机成为主要核心零部件和重要的成本组成,由于电池产能有限,主机厂面临着被电池企业“卡脖子”的问题。
为了追求电池自由,众多汽车企业纷纷巨资下场“买矿”、自建电池工厂或与动力电池厂商合作。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与电池厂商合作或合资成立电池采购公司,将成为一般车企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方式。
建厂买矿 追求电池自由
近几年,不少整车企业都在展开“轰轰烈烈”的自救行动,不少车企从根源着手,花大手笔直接“买矿”,从而争取“电池自由”。
2022年7月,大众汽车集团在欧洲的第一家电池工厂动工,到2030年前将投入超过200亿欧元。特斯拉先后收购了多家电池制造商,并与松下共同运营了一家位于内华达州的超级工厂,专门生产动力电池。
2022年8月,本田汽车宣布与LG新能源合作,共同投资44亿美元于美国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主要生产锂电池,为北美市场的本田和讴歌电动车型供应电池。其预计于2023年建设,2025年实现量产,目标年产量约为40GWh。
前不久的11月11日,宝马全新动力(300152)电池项目签约仪式在沈阳举行,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将进行动力电池生产的大规模扩建,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宝马动力电池的产能和生产规模。
国内汽车企业也加紧电池的投产。8月,广汽集团宣布设立自主电池公司,投资109亿元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至2025年建成26.8GWh量产线。长城汽车旗下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也在继续扩大产能。蔚来早早建立了一支400多人的电池团队,并计划于2024年推出800V高压平台电池包。
除了建厂之外,汽车企业开始向原材料上游布局,保证原料的成本控制。2021年12月,广汽集团资本、上汽尚颀资本与九岭锂业签署战略投资协议,前两者共同投资九岭锂业,总投资额3亿元;2022年6月,长城汽车旗下蜂巢能源与赣锋锂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双方将在锂资源、锂盐供销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根据咨询机构惠誉统计,自2021年初到2022年8月,汽车制造商在电池原材料方面进行了21项投资,其中锂行业占16项。
面对“贵电” 整车被动无话语权
11月8日,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正式开幕,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谈到了长安汽车发展面临的一个痛点:“贵电”。
“电池为什么贵?原材料涨价。”朱华荣谈到,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缺芯贵电”现象有所缓解,但芯片和电池价格“久居不下”的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到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利润和生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生产秩序造成严重破坏。根据朱华荣的发言,2022年1月至9月长安汽车损失60.6万辆产量,其中“贵电”导致单车成本增加5000-35000元。
这不仅仅是长安汽车的痛点,“贵电”让许多整车企业都苦不堪言。“当前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价格太高了。价格压力直接传导至整车厂,上游材料涨价太厉害。”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这样谈到,动力电池成本占到汽车总成本的40%、50%、60%,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除了广汽集团,蔚来也是贵电的“受害者”之一。根据蔚来汽车CEO李斌,蔚来在2022年三季度整车销售毛利率为16.4%,同比下降8.9%,毛利率在2022年受到电池价格的挑战。
“碳酸锂价格创新高,电池的价格并非供应短缺的价格,我认为锂的价格应该下降。碳酸锂单价每下降10万元,毛利率会提升2%;目前碳酸锂单价在60万左右,如果能下降到40万元,我们能涨4个点毛利率。”李斌表示,对于大众化市场,如果没有垂直整合能力,达到20%-25%的毛利会非常困难。
最大的问题是,整车企业对电池的依赖程度很高,面对宁德时代或者比亚迪国内为数不多的电池供应商,整车企业毫无还价能力,大部分被动接受电池汽车的价格和额外条件。
“贵电”病根 锂原材料供求失衡
在朱华荣看来,电池价格高企根源在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目前世界范围内动力电池行业主要还是以三元锂电池为主,锂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则是价格持续上涨的电池级碳酸锂。
根据上海钢联 11 月 10 日发布的数据,当天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上涨 5000元/吨,报价58.75 万元/吨。当天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市场最高报价59.5万元/吨,较2022年2月初 36.4 万元/吨的价格上涨超过 63%。根据五矿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孙景文分析,锂化合物价格创新高后,2023 年将高位震荡。
碳酸锂涨价的背后,还是供求失衡。我国新能源起步晚,但发展过于迅猛,锂原料需求一直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2022年1月至8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162.1GWh,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机量66.0GWh,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机量95.9GWh。
供应端的锂矿开采速度显然跟不上巨大的电池产能提升速度。锂电池企业扩建30GWh仅需6个月,上游正极材料扩建需要1年,锂盐产能扩建需要2年,但锂矿开发周期需3年至5年,盐湖提取锂的开发周期需5年至8年。
与此同时,中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85%,目前虽已勘测出我国锂资源储存量约为100万吨锂金属,位居世界第四,但问题是,如果要开发这些锂矿,也要面临成本高、开发时间长等诸多难题。
目前,全球70%以上的锂资源分布在澳洲和南美洲,其中智利的锂资源储量为920万吨锂金属,以超过40%的份额位居世界第一。因此当国外锂矿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国内碳酸锂价格也只能随之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