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202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高层论坛上,华为“余大嘴”带着一些吐槽的意味发表了以下观点:
华为是一家被制裁的企业,失去了很多国外合作伙伴,在中国车企中,李想、李斌这样的新势力,有他们的追求,也不会选择华为。能选择华为的,一般是传统车企,但是害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择华为。
这段话,有些辛酸,也有些无奈。很多消费者可能都想为华为叫屈,作为民族企业,华为本身就很不容易了,被国外制裁,没想到坚持不造车,还是被国内不少车企抵制。同样是供应商,为什么广汽上汽可以和博世爱信合作,却容不下华为?难道把自动驾驶方案交给英伟达、Mobility,这些车企就有灵魂了?
对于这个问题,开始我也是不理解,这不妥妥的崇洋媚外吗?但是仔细想想,这些车企或许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有自己的考量。
第一点,华为太强了,这是一家技术研发实力非常强的企业,进入任何行业,几乎都能改变整个行业,虽然华为刚刚又重申了坚决不造车,但是这个承诺到底什么时候会到期,谁也说不准,如今的华为距离造车只差临门一脚,如果华为愿意,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推出量产车。而华为和车企的合作,通常是深度介入,很多车企都在担心,本来就很卷的汽车行业,再多一个像华为这样的竞争对手。
第二点,华为比较强势,其实我们从广汽和华为的合作终止就能看出来,华为希望在和车企的合作之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点是和国外的供应商不同的,国外的供应商一般只是提供产品和软硬件调教,很少会介入到车企的产品设计、宣传、营销上,而华为几乎是提供了从设计、研发、软硬件方案、营销、宣传等“一条龙服务”。更重要的是,华为掌握着与车型相关的闭环数据,根据媒体爆料,问界相关的汽车数据会最先上传给华为,赛力斯需要的话要跟华为方面提出需求。对于造车大厂来说,这样的合作方式,是很难接受的。
今年3月28日,广汽一位内部人士告诉媒体。“华为比较强势,什么都想参与和决策,不过还有一个不能调和的矛盾,华为的东西都非常贵,强势压给主机厂用,完全谈不拢。”
另外,华为在和车企的合作之中,要价也比较高,根据媒体报道,问界产品方面,华为与赛力斯等整车生产厂家的分成比例约1:9。以一辆售价37.98万元的问界M7 旗舰版车型为例,每卖出一辆车,华为可以拿到3.8万元,这3.8万元的20%,是华为汽车的技术授权费,80%是华为渠道的经销费用(涉及门店建设、场地投入、人员培训、售前售后服务等),看起来,华为只拿走了10%的分成,但是要知道,这不是利润分成而是销售价分成,虽然问界的销量增长迅猛,但是赛力斯三年时间,亏损了接近70亿元。
目前来看,华为的汽车业务线的确陷入了困境,华为的野心太大,不甘于只做博世、采埃孚、爱信这样的纯供应商,但是因为和车企的合作介入过多,会导致规模大一点的车企基本都不愿意和华为合作,但是靠着小康、极狐等这样量级的车企,华为的智选车模式能走多远还是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