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舱热舒适的研究进展

慧聪汽服网 https://qipei.hczyw.com 2023-04-11 出处:汽车CFD热管理 责任编辑:HC2

摘要:对车辆座舱的热舒适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首先介绍了车内热舒适的影响因素,并从 环境参数和个体参数2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随后从热舒适评价的角度介绍了较为常用 的车辆座舱热舒适评价模型,并回顾了车辆座舱热舒适的数值和试验研究方法。最后基于以上所 述,从未来座舱的智能化热舒适角度出发,对热舒适涉及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引言

随着人们在车辆(私人或公共交通)上花费的 时间大幅增加,车辆乘员的热舒适性变得越来越重 要[1]。舒适的车辆气候控制不仅有助于减 轻 驾 驶 员的压力,而且还可以保证良好的能见度,避免雾 化现象,从而有助于更安全的驾驶。与建筑环境不 同的是,座舱空调的出风口非常靠近乘员的身体, 从通风口流出的空气将显著影响乘员的热舒适性, 其他诸如复杂的座舱内部形状以及人体的存在也 会使座舱的空调系统产生的气流更具动态性,加上 太阳辐射的影响,车辆座舱内的温度分布往往呈现 较不均匀的空间分布特性[2-3]。为 了 确 保 车 辆 用 户获得最佳和舒适的环境,准确理解人和座舱环境 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汽车热舒 适方面的一些研究,包括车辆座舱热舒适的影响因 素和评估模型,并总结了现有的汽车热舒适的仿真 和实验研究方法。

1 车辆座舱热舒适的影响因素

1.1 环境因素

1.1.1 空气温度

空气温度一般被定义为人体周围空气的平均 温度。以夏季工况下对热舒适的要求为例,室内空 气温度应维持在23~28℃之间[4]。由于座舱空气 温度的不均匀分布,测量空气温度时应关注温度在 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梯度分布。一般而言,座舱底 部(脚踝高度)的空气温度预计将高于客舱顶部(头 部高度)。文献规定头部和踝关节的竖直空气温差 应控制在3℃以内。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空气温 度将受到座舱空间大小、车身及座舱材料的影响, 这些因素在车辆的设计环节应被充分考虑。

1.1.2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定义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量与空气在 特定温度 和 压 力 下 可 保 持 的 水 蒸 气 量 的 比 率[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为较舒适的状态。当 相对湿度超过70%时将影响汗液的蒸发过程,进 而引起闷热并使乘员感到不适。当相对湿度低于 30%时,会 引 起 干 燥 感,对黏膜有不良影响[6]。Alahmer等人评估了车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时间 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并监测了驾驶员前额、手和脚 等部位皮 肤 温 度 的 变 化[7-8]。研 究 结 果 表 明 应 将 相对湿度随干球温度变化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纳 入其中。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车内干球温度改变, 相对湿度可以通过减少排热来提高空调效率,同时 改善人体舒适感。

1.1.3 空气流速

空气速度定义为身体暴露在空气中的平均速 度[9]。人体对空气运动非常敏感,特 别 是 在 颈 部、 头部和脚部等部位。因此,控制空气的速度和流向 非常重要。车辆空调和通风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 过驾驶室内的可调节通风口驱动空气的流动。这 种气流会引起局部和整体流动条件的变化,从而改 变乘员身体的热量损失。一些研究侧重于了解空 气如何流经不同类型的通风口,以及如何通过被动 控制空气流动以改善人们的舒适度[10-12]。

1.1.4 太阳辐射

研究表明[13-14]太阳辐射会影响车内乘员的热 舒适水平。与太阳辐射相关的参数为平均辐射温 度,环境的平均辐射温度定义为假想的黑色外壳的均匀温度,该温度将导致与实际外壳相同的热量损 失。透过汽车玻璃入射的太阳辐射是导致车厢温 度高的主要原因,并可能导致热感觉的变化。当车 辆暴露在阳光或阴影下或改变方向时,驾驶员和乘 客在驾驶条件下吸收的太阳辐射会发生巨大变化。

1.2 个体因素

个人的热舒适感知会受到个人身体状况的影 响。这些因素包括如性别和年龄,以及许多生理变 量,例如身体成分、健康水平,这些变量可能会随着 时间或根据情况而变化[15]。

1.2.1 年龄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从童年到老年的体温调 节能力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这些能力包括如出 汗、颤抖和控制皮肤血流的能力,以及感觉功能的 变化,都可 能 会 导 致 热 感 觉 的 不 同[15]。在 目 前 的 研究结论中,与年龄相关的首选温度/舒适温度差 异的证据尚不清楚,因此很难从现有数据中得出明 确的结论。然而似乎存在的共识是,身体的衰老会 带来新陈代谢的减慢及活动水平的降低,这可能会 导致老年人更喜欢较高的温度。

1.2.2 性别

男女之间体温调节差异的生理基础是多方面 的。例如,女性具有更大的体表面积(允许通过皮 肤进行更大的热量损失)、不同的身体成分(更高的 脂肪量和更少的肌肉量)和更低的代谢率。一些研 究指出,女性对温度波动更敏感,舒适区更小,并且 比男性更容易对环境不满[16-18]。

1.2.3 身体成分

身体成分是人体体温调节的一个重要参数。例如,皮下脂肪层增加了隔热性,减弱了通过皮肤 的换热,这有助于在寒冷的环境中保持身体核心温 度[19]。几项早期的生理学研究报告称[20-22],在热 暴露和 运 动 时,肥胖个体的体温高于瘦个体。然 而,也有研究表明,体脂百分比对热量损失和/或体 温没有影响[23]。

1.2.4 代谢率

在所有生理参数中,代谢率是唯一纳入 PMV 模型作为输入参数的参数。代谢率不仅与活动水 平有关,还与其他生理参数和环境条件相关,如身 体成分、饮食、身体健康状态等。代谢率对人体热 感觉、舒适度和室内温度偏好均具有很大的影响。一项在医院进行的实地研究[9]表 明,健 康 程 度 越高,人们对温度的偏好就越低,反之,那些感觉虚弱 和活力不足的人更喜欢温暖的环境。

1.2.5 衣物隔热

人类可以通过穿衣服来保持皮肤和大气之间 的热平衡,进 而 帮 助 人 体 进 行 温 度 调 节[24-25]。热 舒适性与织物保持皮肤温度和转移身体产生的汗 液的能力有关。人体各部位皮肤温度不同,乘员可 以通过添加或移除衣物的方式适应车辆环境。

2 车辆座舱热舒适的评价模型

2.1 PMV-PDD 模型

PMV-PDD 模型由 Fanger教授提出[26],该模 型假设在热舒适状态下,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传递 将保持平衡。他分析了可能影响热舒适状态的最 重要变量,并将它们引入人体热平衡方程,得到了 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和预计不满意者的百 分数(PDD),即著名的 PMV-PDD 模 型。Fanger 提出的热舒适模型已经使用了40多年,能够预测 稳态均匀环境下的人体舒适状态。

2.2 等效均匀温度(EHT)

EHT 是 Wyon 使用暖体假人评价车内热环 境时提出的人体热舒适评价指标[27],其定义是:设 定一个理想等 效 均 匀 环 境,空 气 流 速 为0,空 气 温 度等于平均辐射温度,在衣着量和代谢强度相同的 情况下,如果非均匀环境下身体某一部位的干热损 失与其在该均匀环境下的干热损失相等,就称均匀 环境下的空气温度为非均匀环境下该部位的 EHT。EHT 综合了风速、风温、壁面温度、太阳辐 射及人体与固体接触面导热等众多环境参数的影 响,物理意义清晰[28]。此外,研究表明利用各身体 节段局部EHT 对研究车内热环境这种非均匀热 条件下的人体热舒适性十分适当有效。

2.3 UCB模型

除了研究均匀热条件下的热舒适性,许多研究 者研究了 非 均 匀 环 境 条 件 下 的 预 测 热 舒 适 模 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模型是最著名的非均 匀热条件下热舒适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人类生理和 心理反应之间关于暴露环境的动态相互作用,因此 可以应用于瞬态环境(如车辆驾驶室)。在结合生 理模型的基础上,Zhang等人进一步提出了估计局 部和整体人 体 热 感 觉 和 舒 适 度 的 心 理 模 型[29-30]。这2个基于可控室内实验的模型多年来已被广泛 用于评价非均匀环境下的热舒适性[31]。

2.4 机器学习模型

近年来,机器学习方法由于其优秀的非线性拟 合能力和自学习能力等特点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 泛关注[32]。Warey等 人[33]研 究 了 几 种 机 器 学 习 方法,目的是从整个客舱的传感器估计客舱乘客的 等效温度。研究首先开发了一个车辆座舱的数值 模型,并系统地生成了一个涵盖影响乘员热舒适性 的所有约束条件的数据集,如环境温度、太阳位置、 车辆方向、车辆速度及车窗玻璃属性等。通过对任 何边界条件的组合,机器学习算法能够灵活地实现 对乘员热舒适性的预测。

3 车辆座舱热舒适的研究方法

3.1 车辆热舒适数值仿真研究

3.1.1 虚拟座舱模型

人类的微环境受到体表和周围环境之间对流 和辐射热传递的高度影响,正确的湍流建模是获得 可重复和可靠结果的关键之一[34]。受到计算机水 平的限 制,从 N-S方程出发对湍流进行直接数 值 模拟(DNS),难以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复杂湍流问 题,在 这 种 情 况 下,求解雷诺平均的 N-S 方 程 (RANS)方法成为解决工程问题比较有效、切实可 行的手段[35]。对 于 座 舱 建 模,常 用 有 K-ε 模 型 和 低雷诺数的K-ε模型。但 RANS模型的缺陷在于 有时候精度 不 足。与 RANS模 型 相 比,大 涡 模 拟 (LES)提供了更多的传热传质的动态细节,但是所 依赖的计算资源使得该方法仍然不适用于人体尺 度的研究。也有一些研究人员采用的是分离涡模 拟(DES)方法。通过对 DES、LES和 RANS模 型 的比 较 研 究 表 明,DES有可能成为一种精确的 湍 流模型。然而,该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广 泛应用于汽车室内环境的模拟[35]。

3.1.2 虚拟人体模型

虚拟人体模型的建立是进行热舒适仿真研究 的关键[36]。虚拟人体模型从早期经过简化的二维 模型开始,逐步过渡到更接近真实情况的三维模 型。单纯考虑形状的虚拟人体模型不具有像人体 那样能够对微环境作出反应的温度调节功能,因此 研究人员开发了更复杂的人体热生理模型[37-40]。人体热生理模型是人体的数学表示,包括:1)被动 系统,模拟人体及其周围环境的物理和动态热传递 (通过热平衡方程或生物热方程);2)主动系统,模 拟人体对血管收缩、血管舒张、颤抖的生理调节反应,以维持核心温度的稳定性。人体热生理模型不 仅可以表示人体与环境的换热参数,还可以提取一 些如等效温度的热舒适指数。热生理模型可以根 据复杂程度进一步划分为单节点模型、双节点模型 和多节点模型。单节点模型和双节点模型都局限 于统一的环境,而多节点模型考虑了人体的组成结 构和热生理特性,模拟了人体内部和表面的传热过 程。越复杂的模型越适合应用于复杂环境下人体 热反应的模拟。

3.1.3 座舱模型与虚拟人体模型的 CFD耦合

一些热舒适指数(PMV、通风率DR)可以很容 易地从计算流体力学数据中提取出来,将座舱模型 与虚拟人体模型进行 CFD耦合具有很广阔的应用 前景[41-42]。对于 CFD求解器来说,了解人体对非 均匀和瞬态环境的热响应对热边界条件的设置非 常重要。CFD与热人体模型耦合过程主要包括身 体节段与环境之间的传热特性以及详细的局部微 环境参数,确保模拟的准确性和效率是模型耦合的 首要任务。

3.2 车辆热舒适试验研究

3.2.1 基于真实受试者反馈的热舒适试验

考察人类在真实环境中的热感受至关重要。数值模拟方法往往由于计算能力及建模精度的限 制,造成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并不一致,因此,在试 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基于真实受试者主观反馈的 车辆座舱热舒适评估是有必要的。

3.2.2 假人模型

由于高昂的成本和伦理限制,人体试验要求很 高,而且受试者内部和受试者之间的差异性往往难 以解释。在舒适性的研究中,需要大量的受试者来 达到足够的统计学意义。为了减少这种负担,有研 究使用了假人来进行标准化的人体热舒适研 究[43]。文献[44]讨论了热人体模型的使用与实际 人体实验对象的比较,并测试了不同的场景。结果 表明,假人模型可以提供准确的人体热感觉预测。

3.2.3 新型传感器的应用

传统的侵入式测量,包括问卷调查、环 境 参 数 和人体生理参数的监测,已被广泛使用,并与物联 网(IoT)、人工智 能(AI)和 机 器 学 习(ML)等 技 术 集成在一起。目前出现了一些新型的传感器,例如眼镜、手表等,这些可穿戴设备一定程度上避免了 潜在的异物感,但仍具有一定的侵入性。目前有研究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来实现非接触式测量[45]。红外热像仪的热成像测量是非接触 性和相对前沿的成像方法,利用红外热像探测器可 以实时测量座舱内表面、衣服表面和人体可见身体 部位的温度[46-47]。这种实验方法克服了传统单点 温度测量技术和视觉观察方法的局限性,在未来的 汽车座舱中,这种新型的测量方式有望获得大面积 的应用。

4 结论

在汽车中达到可接受的热舒适水平的关键是 了解热环境,人体温度调节及乘员对热舒适的感 知。与一般建筑环境不同的是,车辆座舱内部的热 环境受许多环境参数的影响,如通风口送风参数、 车体内外壁的表面温度及太阳辐照度等。当驾驶 员打开空调系统时,车内温度和相对湿度会迅速变 化。由于座舱空间的局限性和复杂性,此时的气流 也将变得不均匀和瞬变。此外,个体因素也会很大 程度上影响乘员的热体验。因此,在车辆座舱的热 舒适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舒适性的影响。

在车辆座舱环境的热舒适度评估方面,目前还 没有通用的国际标准,学术界对车辆热舒适的多数 研究方法也参照了建筑环境的研究方法。此外,热 舒适研究的数值方法和实验方法也存在诸多优缺 点,合理充分利用2种方法以兼顾成本和设计精度 非常重要。最后,相关研究人员需要开发新的热舒 适指数和模型,探索新型传感器在车辆座舱中的应 用,以更适应未来座舱智能化热环境管理的需求。

许伟康,赵小山,何星磊.车辆座舱热舒适的研究进展[J].暖通空调,2022,52(S1):441-446.

作者单位: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光裕汽车空调压缩机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慧聪汽车”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