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很多人对新能源车仍惯性的否定,但市场却按照自己的逻辑一路狂奔。今年以来,电气化车型销量越来越高,传统燃油车则肉眼可见地萎缩。
3月,比亚迪销量突破20万辆,特斯拉中国也接近9万辆。比亚迪已经可以与大众、丰田、本田等传统强势合资品牌较量并取胜,以前不可想象。靠的正是新能源红利,虽然纯电普及有难度,但是混动和增程式却很容易被接受。预计今年国内的渗透率将超过30%,而到2025年有望达到70%。
再加上排放标准将进一步提升,纯燃油车在技术上已达到极限,以后可能只剩下顶级豪车和大排量越野车,留给传统燃油车企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新能源车挤压下,燃油车企开始末位淘汰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每年2500万辆左右的基盘,一度是全世界车企的乐园,来了就有钱赚。但随着消费者逐渐成熟,不适应的企业相继出局,比如菲亚特、铃木、雷诺、DS等,而倒下的自主品牌就更多了。
最近几年,随着新能源车的挤压,传统燃油车企受到的冲击更大,不只是通用、福特、标致、雪铁龙、现代、起亚等二三线品牌,其至一线品牌日子也不好过,包括德国大众和日系的“两田一产”。
在2022年,日系车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传统的“省油”和“保值”等标签被混动技术稀释,再加上质量问题也不少,所以神话不在,尽管主力车型价格已经降了很多,但是销量仍然处于下降通道。
今年3月的最新国内销量数据,丰田13.6万、本田8.2万和日产5.4万的成绩,同比均出现两位数以上的大幅下滑,至于马自达和三菱销量就更少了,已经处于末位淘汰的边缘,随时都可能出局。
德系车受到的影响也不小,虽然豪华车领域BBA仍稳居前三,但市场份额也被特斯拉和自主品牌高端新能源车大量分流,而大众品牌的境遇也和日系老对手们差不多,比如:上汽大众3月销量8.1万辆,同比下降26.36%。
总之,不管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也不管是一般品牌还是豪华品牌,纯燃油车都受到了新能源车的冲击,只是程度略有不同,但大方向一致。要知道,传统燃油车的降价空间已经非常小了,像雪铁龙C6那种基于政府补贴的“掀桌子”式降价毕竟是特殊情况,如果不迅速转型随时可能被淘汰出局,诺基亚的案例在汽车行业上演是可预见的。
新能源以快打慢,自主品牌转型更积极
相对于合资品牌对新能源的犹豫不决,自主品牌则视其为“弯道超车”的机会,尤其是作为先驱者的比亚迪吃到了红利之后,更是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造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在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时,就开始研究做电动车,并在2007年高调宣布了新能源计划,提出“2025世界第一”的豪言壮语。当年被很多人认为是痴人说梦,现在看还真不是吹牛。
目前,自主品牌纷纷转战新能源赛道,并且成绩不错。最近,各大主流自主品牌纷纷公布了今年3月的销量数据,除了比亚迪的20万+,还有长安15.4万、奇瑞12.5万、吉利11万、长城9万,这些成绩也非常亮眼。
主流自主品牌基本都完成了新能源转型,并且在纯电和混动领域全面布局。在混动领域,比亚迪的DM-i打开局面后,长安、吉利、奇瑞、长城等都推出了类似的技术,并且不断的进化,比如:奇瑞刚刚发布的第三代混动技术鲲鹏电混C-DM、长城不久前发布的智能电驱电混Hi4。
如今国内的新能源赛道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只有蔚来、理想等新势力,传统自主品牌车企也推出了各自的新品牌,比如:长安旗下有深蓝、阿维塔品牌,吉利旗下几何、极氪品牌,应该不行汽的埃安品牌,上汽的智己、飞凡品牌,东风旗下的岚图品牌等,并且打开局面。
甚至,一些定位小众的品牌也在努力抢占新赛道,比如:东风风行提出了三年内全面电动化,并打造了新能源专属EMA-E架构,最近刚推出了全新纯电紧凑型SUV风行雷霆。
所以,在国内的新能源车销量榜单上,除了特斯拉外,几乎是自主品牌的天下,而合资品牌,只有大众、通用和宝马表现相对好一些,自主品牌抢占了新能源先机。
主流合资开始反攻,价格是成败的关键
其实,主流合资品牌对于新能源车的态度各不相同,最激进的当属大众,下手也最快,几乎与国内的自主品牌同步,所以市场现也最好。
大众敏感的嗅到了新能源的商机,并且果断出手,第一时间斥巨资打造了纯电动车平台MEB,打造了ID系列,并迅速在中国市场落地,是主流合资品牌中表现最出色的。
3月,一汽-大众ID系列销量5763辆,上汽大众7121辆,合计12,884辆,再考虑到车型的价格相对较高,所以这个销量含金量不低。
时至今日,主流合资品牌均已经接受了汽车油电能源转换这个事实,并且开始发力。比如:一直质疑电动车的丰田换上了新掌门人后,首要的工作就是电气化转型,目标是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此,计划2026年以前推出10款纯电新车,预计在该年度实现150万辆的电动车年产量,并宣布将在公司内成立新部门,专门负责电动车相关事宜。
在国内市场,三大日系品牌都已经投放了不少电气化车型,比如:丰田的bZ4X和bZ3,其中bZ3全套引进比亚迪的技术。本田也已经提出全面转型,纯电品牌e:N已经在国内两家合资公司落地,并且已经开售,包括广本e:NP1和东本e:NS1。日产涉足电动车更早,纯电小车LEAF(中文名:聆风)在全球销售多年,e-POWER技术也已经在主力车型上铺开。
此外,还有上汽通用导入了Ultium奥特能智能纯电平台,首款车型凯迪拉克纯电LYRIQ锐歌已经上市,预计到2025年将会有10款以上基于该平台的新车问世。
标致雪铁龙也提出要在2024年全面电动化,预计到2027年将会全新投放8款新能源产品。并且,全新eHMIA高性能模块化智慧电动平台已经安排到位,之后将会推出混动、插混以及电动车型。
由此可见,主流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车的布局上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问题。而首先摆在眼前的难题就是,在新能源赛道是合资品牌并没有溢价能力,面对自主品牌,甚至特斯拉的“内卷”,能否放下身价打“价格战”,或者说有没有能力去打?
今年,特斯拉率先掀起了降价攻势,现在种种迹象表明,还将继续降。自主品牌中,领头羊比亚迪的价格也开始松动,新能源车市场虽然仍在迅速增长中,但是却没有了红利,而是杀成了一片血海。
所以,习惯了高利润的合资品牌能否坦然面对失去品牌光环的事实,摆正心态,和自主品牌们一样推出更高性价比的车型,是成败的关键。
毕竟,中国新能源市场仍在快递增长,有足够大的空间,并且消费者在选车上是开放的心态,可以支撑更多的品牌,所以大家都有机会,看谁能脱颖而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