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时代,采埃孚“潇洒转身”

慧聪汽服网 https://qipei.hczyw.com 2021-03-30 出处:采埃孚 责任编辑:iCMS

电动化的洪流正汹涌袭来,如一股无法阻挡的变革力量,改写着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历史。疫情不但没有放缓它的脚步,反而加速了改变的提前到来。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中,从汽车制造商到零部件供应商都在加速“蜕变”,总部位于德国的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今年1月1日,采埃孚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成立了新的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该部门由年仅46岁的董事会新成员Stephanvon Schuckmann直接领导。作为年轻有为的改革派,他将如何带领采埃孚这家百年企业在历史的浪潮中激流勇进?又如何在电动化的新时代里培育出具有前瞻性的竞争力?日前,《环球时报》记者远程连线了Stephanvon Schuckmann,这也是他第一次以董事会成员身份接受亚洲媒体采访。

“变革为汽车业带来活力”

当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同时相关的排放法规也在日益收紧。这无疑为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换个角度看,电动化的变革正为整个汽车业带来新的活力,这其中也孕育着巨大的历史新机遇。”StephanvonSchuckmann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采埃孚迅速调整了企业架构,将原先的乘用车传动技术事业部和电驱动事业部进行整合,并成立了新的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体现了采埃孚向全面电动化转型的决心。

“通过此举,我们希望将采埃孚在传统传动技术开发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资源投入到相对年轻的电驱动系统业务中,将优势传承而非割裂。同时,我们也希望为客户提供丰富但更为简化的‘一站式’的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他说。

与此同时,采埃孚也宣布,未来将不再开发专属传统动力系统的零部件,并专注于电动汽车传动系统业务。但他也指出,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内燃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有市场空间,因此采埃孚与传统内燃机相关的变速箱产品仍然会是公司的“利润奶牛”,而这也将为新业务提供资金支撑,反哺电动化转型。

在未来几年里,采埃孚将在电动化领域投入“数十亿欧元”。不过,一个积极的信号是,虽是新业务,但采埃孚至2020年底已经获得了超过140亿欧元的电动传动系统部件的订单,一切都在向稳定的趋势发展。

“中国是电动化时代的领导者”

据统计,目前全球电动车市场42%的份额主要集中在25个世界主要大城市,这些走在电动化出行变革前列的城市也被称作“电动车之都”。而令人惊讶的是,在25座城市中,中国上榜的城市数量超过了一半,大幅领先欧美。

“无疑,中国是电动化时代的领导者。这里有最快的发展步伐和生机勃勃的市场活力,成为了电动化转型中增长最强劲的市场。”他强调,“对采埃孚来说,中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市场。正因如此,我们定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任何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都将在中国本地开发和生产。”

目前,采埃孚新成立的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整的研发网络,汇集了近2.8万名相关人才。每一个“技术中心”都将发挥各自所长,面对本地市场进行定向开发。其中,采埃孚就在中国上海成立了其中一个整合的能力中心,承担主要产品的研发工作。

“我们不想在德国开发所有的技术,然后再把它嫁接到中国。我们想做的,是用优秀的中国本土人才为中国市场开发专属电动化产品,真正实现在中国、为中国。”

今年是采埃孚进入中国的第40年,在即将开幕的2021上海国际车展上,采埃孚就将展出EVplus插电式混合动力、用于电力传动系统的800伏组件和最新一代为电动出行打造的电驱动桥系统等技术。

“为了一个更大的梦想”

在接管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之前,StephanvonSchuckmann曾执掌乘用车传动技术事业部。从传统赛道切换至新赛道,他觉得“这种感觉很好”。“因为采埃孚有一群执着于技术的专家,他们活跃在不同的技术领域。无论是原先的内燃机节能减排技术,还是现在新开发的电动化解决方案,致力于减少碳排放是我们更大的梦想,它也根植于我们的DNA中。”

他告诉记者,到2030年,全球电动车的市场份额或有望突破40%。而采埃孚的“野心”,是届时所有电气化产品的营收占比更高。

转型向前,人才为先,为了让所有员工都跟上时代的步伐,采埃孚在内部发起了集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培训计划——“E-Cademy”。这项电驱动的培训计划,旨在支持员工更好地应对技术的变革,获得有助未来工作环境的特定资历。

而这一切的根本目标愿景,就是逐步走向碳中和。根据计划,采埃孚的目标是在2040年实现碳中和,这比巴黎协定中计划的提早了10年。未来,采埃孚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心放在产品、生产、员工和供应链4个领域。同时,采埃孚还加入了世界经济论坛的“首席执行官气候领导者联盟”,以期在实现环境保护的进程中凝聚更大的共识,让电动化转型真正造福于全人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慧聪汽车”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