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想做的,就是一件事情,要改变这个现象——就是现在外国人用的是中国轮胎,中国人用的是外国品牌。”
这是2018年,中策橡胶的董事长长沈金荣所说的一句话,他一语道破了国内轮胎市场的畸形现状,但是很可惜的是,5年的时间过去了,这种情况却并没有改变。
2023年6月,中国轮胎出口量再次创下历史纪录,当月中国橡胶轮胎出口量达到了81万吨,同比增长23%,环比增加4万吨,出口金额达到了1425.3亿元,同比增长22.7%。从1月到6月,汽车轮胎出口量为366万吨,同比增长14.4%。
目前,中国有230家轮胎工厂,占据全球的1/3,是全世界轮胎制造厂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有56家;第三位是印度。中国轮胎的产量,占全球轮胎产量的40%以上。
在2020年的前八个月中,中国占欧盟和英国进口乘用车和轻型卡车(PCLT)轮胎的一半以上。而其他国家的轮胎品牌,则瓜分剩下的50%市场份额。中国轿车轮胎出口至英国、墨西哥、德国的数值排在前三位。中国轮胎一直以经济耐磨,性价比高,而深受这些地区的消费者欢迎。
但是,国产轮胎在国内的占有率却不高,只有20—30%左右,70%以上的市场被国外品牌轮胎占领,特别是高端品牌的轮胎,几乎被外资轮胎所垄断。所以业内最广为流传的就是“中国人用外国轮胎,外国人用中国轮胎。”
而国外轮胎的售价却要比国产轮胎高得多,某品牌轮胎经销商刘力表示:“在价格方面,国外品牌的轮胎比国产品牌要高得多,中国品牌的轮胎平均价格不到380元,而国外品牌轮胎的平均价格为770元,几乎是国产轮胎的两倍。”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国产轮胎在国内卖的便宜,还市场占有率这么低的情况呢?
第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国产轮胎和国外轮胎,的确有技术差距
有人说,轮胎不就是橡胶融化了做成轮胎的形状吗?有啥技术含量?真的不是这么简单啊。一个轮胎里面会用到少说十来种不同的“橡胶材料”,更别说其它的成分了(比如钢丝,帘布等等),轮胎最重要的就是胎面的配方,胎面之中,橡胶的占比只有50%,其他都是各种其他材料进行硫化,胎面材料内会加入各种纳米尺寸的炭黑颗粒,二氧化硅颗粒,而各种不同形状的花纹,也会明显影响轮胎的抓地性和排水性能,再说一遍,轮胎是高科技产品,绝对不是很多人理解的没啥技术含量。
而在高端轮胎方面,特别是性能胎,国产轮胎和国外品牌轮胎依然差距巨大,咱们就别说F1、拉力赛上用的专业轮胎,就算是民用的偏向性能的轮胎,类似于米其林的PS4、固特异的F1,国产品牌现在还造不好。像米其林的浩悦4、固特异的御乘这样比较均衡的轮胎,国产品牌虽然能够造出比较接近的产品,但是售价也不低了,你去看看朝阳1号的价格就知道了。
坦诚地讲,国产轮胎和国外品牌轮胎确实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均衡性上,轮胎的耐磨很容易在技术和产品上实现,但其舒适性、静音性、抓地性等属性往往很难兼顾。
国外品牌虽然售价高,但是毛利率只有15%左右,中国品牌的轮胎虽然售价低,但是毛利率并不低,单胎毛利率达到3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问题了。
第二点,国外品牌几乎垄断了前装市场
轮胎作为消耗品,主要分为前装和后装两个市场,所谓的前装也就是出厂就安装了,其实大家也能够看到,除了少数低端车型出厂搭载的就是国产轮胎之外,大多数车型出厂搭载的都是国外品牌的轮胎。
一方面,如果消费者看到原厂搭载的是国产轮胎,会觉得车企不厚道,出厂轮胎减配,因此车企往往喜欢原厂就配国外品牌轮胎,另一方面,前装主要依靠供应链的地位和市场的渠道能力,需要进入车企的集采清单中。在这方面,国外品牌轮胎起步更早,明显在前装市场更有话语权。
第三点,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需要更新
轮胎虽然是消耗品,但是更换一次可以使用五六年的时间,因此,很多消费者对于价格是不太敏感的,国外轮胎虽然贵,但是很多人都抱着贵一点更安全,更舒适的心态,更倾向于选择国外品牌轮胎,贵一点就贵一点,而对于国产品牌的朝阳、玲珑等品牌,国内消费者很多都抱着,不熟悉,不信任,不买的心态。
其实如果从经济家用的角度,国产轮胎是比较合适的,耐磨性往往更好,国产轮胎这两年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产品,比如说朝阳1号和森麒麟990等,但是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总的来说,国产轮胎虽然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但是国产轮胎的发展,依然是任重道远。毕竟是起步较晚,市场认知度较低,高端产品的技术含量,也距离国外产品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相信国产轮胎会像如今的国产车一样,迟早会成为国内消费者的首选,只是在此之前,我们要多给它们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