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之后需要的各种服务和产品而形成的市场,汽车养护、维修、用品、二手车、金融等,后市场非常关注汽车保有量、存量的数据,据公安部统计,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其中汽车3.19亿辆比上2021年增加1752万辆,按目前同比增速6%预计到203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4.5亿辆,展现了更大的汽车基数体系和需求,在2023年初各大汽车后市场的展会和车展的顺利举办,带动不少全国各地的厂商流动起来,探寻市场新产品新技术。
数据来源:公安部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对2023年的乘用车做了月度分解预测。在数据中,她认为月度销售节奏完全脱离了原来的预测轨道,受各种因素波动影响,汽车价格出现短期混乱的状况,而且波及到全系列产品和全国范围,无论是新能源还是传统燃油车,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观望的情绪非常浓厚。
数据可以看到乘用车整体的趋势是相似的,同比增速略低于整体市场。商用车领域载货车板块,同比实现了比较强劲的增长,达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而从乘用车的零售量来看,同比增长只有不到3%。零售最大的差异是将近200万辆的出口量。
市场的挑战
细分汽车后市场就可以发现,汽车后市场看着巨大,但是单独的汽修或汽保的市场规模化程度不高,维修企业大都以中小型分散的模式存在,面对集团和连锁门店的一体化服务和跟进,要显得劣势很多,上下游的传统的产业链被平台攻略和挤压,变得价格不稳定起来,但也有大厂打响了品牌,有源头工厂有门店自营,在近年得市场风雨中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
其次,近年的企业经营模式很乱,由于缺乏规模效应, 维修企业 的提升业务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等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同时因为疫情和互联网短视频的大量渗透,所以直播带货、电商、鱼龙混杂的营销模式渐渐的让个人门店和企业奇迹般的盘活起来,连锁和加盟不再是首选,运营流量密码最后结果如何都无愧于心,盈利模式多了起来反而打破传统抓住新规则。
最后就是后市场的人才空缺,比如说修车技术师傅常常面临工作机会不稳定的问题,尤其是在业务量不稳定的情况下, 技术师傅的工作保障和收入稳定性都无法得到保证 ,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风声越来越大,终端门店是不是投资培养门店人才的,这样不能保证人才不会流失或者跳槽,所以想要一边赚钱一边自学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是有困难的,很大的也限制了职业技术发展。
机遇有哪些
中国汽车后市场迎来历史拐点,车龄增长驱动售后产值持续提升,消费模式发生了改变,同时服务模式也发生改变,原有的服务模式是坐等客户到店,现在是移动上门服务,通过抖音团购解决品牌宣传客户导流,通过数据分析利用爆品增量。
消费习惯的变化,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倾向于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内容和知识,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汽车后市场产品和服务,汽车后市场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在互联网上建立线上销售渠道,提供在线咨询和售后服务。
数字化、连锁化、智能化面对这些变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的服务将成为汽车后市场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服务预约、维修过程跟踪、在线咨询等方面,使得车主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所需的服务信息。此外,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也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除了以上的机遇,随着汽车后市场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对于环保问题的重视使得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消费热点,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相关的充电设施、充电服务等也成为了新的汽车后市场消费主体,也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随着车龄去老化的维修需求,售后产值的贡献就会越来越高,未来车龄也是驱动后市场的需求,只要汽车后市场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针对不同的消费主体推出适合的产品和服务,相信一定会在市场上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