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天雅集团’慧聪汽车2023年度汽车后市场品牌盛会”于上海虹桥新华联索菲特大酒店·华宫厅隆重举办!
本届盛会由慧聪汽车主办、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天雅集团总冠名,上海中威智投商贸有限公司论坛冠名;万洗得洗车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赞助支持,共同打造极具意义的行业盛典活动。
大咖云集,火热全场
本届盛会得到了其中包括(顺序不分前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刘文姬、莫斯科天雅国际汽车·汽配中心总经理陈家琪、浙江省汽摩配行业商会/浙江省汽车零部件产销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丰斌华、上海中威智投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丽华、五方天雅汽车服务园执行董事赵梦、莫斯科天雅国际汽车·汽配中心副总经理赵永杰、莫斯科天雅国际汽车·汽配中心副总经理程建、中国绿发会绿工委副秘书长绿工委汽车后市场产业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改装用品协会汽车服务业委员会会长助理专职执行副会长董鸿星、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秘书长王逢玲、瑞安市汽摩配协会秘书长韩光寿、温州汽摩配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世格、德国万洗得中国区总经理黄剑敏、全联汽摩配商会汽车用品专委会会长陈跃、重庆逸特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喻晓川、全联汽摩配商会汽车用品专委会秘书长李晓刚、五方天雅汽车服务园总经理孙军、广东好顺欧迪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曲维好、骆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骆联盟、安徽精一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磊、浙江戈尔德智能悬架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黄建泽、途盾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健胜、中国汽车改装用品协会专业市场分会会长/安徽春雨汽车集团总裁陈耕、中国汽配城董事长李宝俊、中汽八点咨询总经理马超、必涂必集团大手笔钣喷连锁董事长鞠翠红、福斯润滑油(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营销副总裁杨志远、上海亦虎亦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杨、铁将军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雷活明、肇庆卡莱斯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万忠、上海追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凤喜、杭州澜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华星、杭州澜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东莞雅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珑、上海博尔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良松、深圳市科乐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树勇、上海绿螳精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为、广东卫斯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车品事业部总经理陈康权、上海佳尼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严雨辰、广州市标榜汽车用品实业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李亦平 、平原滤清器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付晓振等共聚盛会现场。
奋楫笃行,共谋发展新机,由中威车饰冠名的激变·破局·前行《中威车饰 UPPF’2023 年度车衣车膜产业发展论坛》火爆全场,对行业热点趋势进行研判学习,对膜的长久发展进行深度剖析解答。
主持人:
重庆逸特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喻晓川
论坛嘉宾:
上海中威智投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丽华
安徽精一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磊
途盾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健胜
肇庆卡莱斯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万忠
喻晓川(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是重庆逸特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喻晓川,今天非常高兴受慧聪汽车邀请,担任《中威车饰UPPF’2023车衣车膜产业发展论坛》的主持,当下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私家车以及相关的消费规模不断增大,据统计新车窗膜装贴率已经超过了95%,漆面保护膜和汽车改色膜同样进入了市场的高速发展阶段。有数据显示在2020年之后,我国汽车贴膜市场规模保持年均8%的增长,在2023年三个膜的市场规模超过千亿,本届品牌盛会《中威车饰UPPF’2023车衣车膜产业发展论坛》邀请到了国内行业知名汽车膜品牌厂商,围绕市场热度共同探讨分析当前国内汽车窗膜产业的发展。
自我介绍环节
潘丽华:我的企业叫中威车饰,中威理解为树中国人的威风、中国人的威信和中国人的威名,希望汽车后市场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的连锁品牌叫做中威车饰,产品品牌以UPPF为主,很高兴来到这里。
刘磊:各位好,我是安徽精一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刘磊,精一门是一个以模式创新引领企业快速发展且比较年轻的公司,目前专注于汽车膜的研发、生产、销售,包括连锁终端门店的运营服务,是全产业链布局和发展的企业,公司成立于2019年,至今也有五个年头,在此欢迎汽车后市场老前辈老朋友关注精一门,关注中国吉膜。
吴健胜:大家好,我来自途盾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要是亨斯迈KSG车膜全国的总运营,打造的是亨斯迈品牌车衣膜、窗膜、改色膜,在中国整个市场的运营,亨斯迈是全球化工50强的企业,在车衣膜很多国际品牌用到的材料就是亨斯迈的材料,把最好的品质给到全国所有的车主,这是我们的目标,谢谢。
刘万忠:大家好我是卡莱斯的创始人,我1996年开始入行也算行业老兵,我创办了卡莱斯工厂也做20年了,我从小贴纸做起来的,那时候一张合5毛钱走到全世界去,2005年的时候我开始走出去了,我是从一张小贴纸走向了世界,走出去之后把膜带到了中国,可以说改色膜是我带起来的。我们一边在做一边在学习,一路走过来,发展到如今一直在把材料和技术做提升,这是我的经历。
议题一、相关数据,中国新车窗膜装贴率超过95%,窗膜市场是否已经到了市场饱和阶段?企业及品牌在窗膜领域如何更进一步发展或者说在现有市场中,如何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潘丽华:窗膜市场是非常典型的,量起来了价格就打下来了,基本上都被4S店或者是交付中心免费送车主了。想要在市场里作出机会来,一定要做有差异化的产品,我跟你免费的产品瞬间就能表现出它的不同,也表现出我服务的不同和售后的承诺以及兑现的不同,归根到底还是做品牌。窗膜的领域给大家的建议,后市场零售门店做就做好的产品,或者对比特别鲜明,差异性特别大的东西,但这样好的产品价格肯定不菲,把服务、增值、对客户的关怀加进去,才能让我们的零售门店赚到钱,当然这只是潘姐的建议。
刘磊:据了解到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6月份,整体汽车经销商卖车环节,新车的平均利润4.6%,也就是说所有的拉平均,他们挣了4.6%,由此可以做我个人的一个推断,绝大多数的汽车经销商,尤其是燃油车的经销商卖车环节不挣钱。这个环节不挣钱还剩几个分类呢?有售后、保养、维修、精品,精品里面膜的环节。目前我们也能感受到来自于经销商,尤其是大集团的压力,5年前精一门的模式是去帮助4S店送膜,当时真的是蓝海市场,一路走到今天5年过去了,在经销商领域面临严峻的利润压力的时候,就会顺势把压力传导到我们的后市场,后市场做膜如何差异化?我们如何做出来不一样的东西?我们如何在产品、在服务,在其他领域能突破和不一样?大家觉得膜领域还有什么概念吗?产品模式突破和创新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吴健胜:我2003年开始做窗膜,那个时候市场非常好,但是这20年我一直跟车行打交道,一直做4S店、集团,现在做主机厂,但是我发现窗膜还有很多的机会,因为新能源板块机会又来了,现在客户新的车主90后、00后,他们玩法不一样。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很好的机会,还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我们把它抓住,我觉得就会很好。20年我从门店老板到省代再到国代,再到几个膜一块运营来做,经历了很多,包括做过美容店、车行、4S店合作等,赚钱最快还是需要有项目,再有一种模式,我觉得还是最重要的。
刘万忠:其实窗膜跟我们改色膜一样太卷了,其实就是自媒体带来的状态,如果没有自媒体我相信窗膜还是很好做的,因为自媒体成本很低,而门店需要租金、人工等,自媒体进入后导致你要人工可以找三方,100块钱贴个全车窗膜。
现在市场变成这样的状态,要做窗膜就要有品牌支撑,你没有品牌支撑没有办法做过自媒体,如果大品牌去自媒体做可以么?下面门店就不合作了,没利润被挤压,只能自己创建品牌做自媒体,现在很多门店做自媒体,双向的线上线下一起做,还因为竞争打压很难运营,做的话就找大品牌支撑才能做好。
二、汽车膜产业不仅是售卖商品,因为贴膜是一项专业的操作,服务显然尤为重要。车衣膜品牌的打造不仅是产品质量的体现,也在于施工服务的呈现,这部分正是终端门店所承接的角色,品牌方与终端门店必须同步保持盈利创收双赢的模式,各位品牌方是如何做到的?
潘丽华:这个行业如果再卷下去就要到资源整合了,不再是单一品牌、单一产品的竞争了,那个阶段我们供应商、品牌商和门店就是一个整体了,我认为以后洗美装包括贴膜行业也会形成类似的服务品牌,我相信将来中威车饰就是其中之一。我的角度看未来不是产品不重要,在信息透明的时代,产品好是基础,最重要是服务品牌,服务品牌起来了是体系的竞争。现在门店薄利不能多销,我带领中威车饰服务我那部分车主,刘总代表精一门服务他部分车主,吴总代表他的产品服务他那部分的车主,未来是大家分工互相配合合作的关系,所以我建议大家找到合适的就资源整合进去,一定要加入到一个航空母舰当中去,不要再单打独斗了,这是我们未来膜行业的出路。
刘万忠:现在是自媒体的时代,否则真的没生意,自媒体进入之后,逼着每一家店开始走自媒体化了。接下来的是派单分配,比如北京的自媒体,派北京的店去贴膜,接异地的单子大家聚团之后分工,赚直播平台的佣金、费用,我认为未来市场我们要提升店面的营业额,利润一定要给足店面,我们做自媒体的成本低,可以走量多跑几单,这样情况下把利润的施工加高、工钱加高,让店面存活下来,他能为你服务,贴膜绝对有售后的,这样大家就形成了共赢。
喻晓川(主持人):我就听到了两个字“利他”,先利他后利己才能共赢,不能先利己再利他,就形成了博弈。议题三、国内车衣车膜领域已经是公认的“内卷”严重,国产品牌产品的技术以及产品质量已经不亚于国外的品牌产品,产品出海成为很多企业避免“内卷”的方式,各位是如何看待国外的车衣车膜市场的,国外市场的机遇点在哪里?
刘磊:各行各业都能感受到内卷,它的反义词是进化,就是当我们做一个物种、一个品牌、一个企业,不在进化的时候就在接受内卷。精一门在看内卷这件事从来不仅仅看空间这样一个赛道,国内卷不动了就出去卷一卷,我们2023年开始出海,出去不只是把产品卖出去,真的是按国内做精一门的方式调研市场,接触汽车销售产业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想把品牌一起带出去,想把我们的模式一起带出去。我觉得精一门如果仅仅从制造业层面来讲在国内是刚刚成长起来,如果参与全球的竞争我们会结合自身的优势把产品、模式、品牌一起做一个组合。
潘丽华:我在2010年开始去美国参展,当我看到了中国的企业,我一定去跟他合个影,我觉得这是一种无形的支持。我们也投了工厂生产自己的产品,我自己在国内走高端,如果不能让我的产品线达到目标,就逼着我们出口。美国的SEMA展第五次参展了,目前我们UPPF品牌也远销了8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港澳台,我们也做得不错,目前在国外的UPPF的销量比我们在国内还高,还卖得上价格,我觉得出海多种模式的膜运营和产品真的有机会,我相信中国制造、中国品牌,那么多的产能过剩去出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喻晓川(主持人):潘总的逻辑就是我们不是卷不下去,就集中优势火力组团出去一起跟国外市场竞争。
刘万忠:国内很内卷,但我已经卷到国外去了,我们国外开始设仓了,我走得比别人快一步,我在俄罗斯一个月大概应该有1万条的车衣膜的量,因为我那里自己有仓,从疫情的时候直接设仓过去了,这些东西大家都不知道,我的仓储跟当地的一个工厂合作,我基本上雇他的人,给他多少钱就帮我整理得非常好,我负责报关过去就可以。
去年在迪拜设了一个仓,直接放两夫妻在那里就好,每天去跑客户,这样他们就有动力,每天卖四五十条膜,他也赚到钱,我们也能赚到钱,这样卖到迪拜店面的利润也高。比如说在中国卖一车不如在迪拜卖一卷,我们就是走这条路。加拿大、美国马上设仓,所以我们也是全球遍地在开发,虽然这样的投资大、风险大,但是收益也大,这个也是看企业的实力,有条件的可以找代理商,但是建议要求他设仓的方法去合作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