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元旦的结束,汽车零部件的话题频频走向热搜,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全国汽车保有量2.75亿,汽车驾驶人4.1亿,6月份保有期已经近5年以上车辆占比从39%提升至47%。汽车维保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互联网巨头早已盯上这块蛋糕。途虎、天猫、京东、滴滴、瓜子等先后入场,试图打破传统行业格局。
走进数字化格局,与传统O2O模式相比下,加强了线上线下资源整合,面对数十万传统店主、从业者,以及上亿车主,后市场是再传统不过的行业,整个行业的数字化率极低。很多线下服务门店的数字化,要么还未开始,要么仅停留在工具层面,那么,这次节后的“波澜”会给他们带来哪些机遇呢,不妨静下来好好思考下去。
存量市场的大门已然开启
野蛮生长资本退潮,烧钱并没有烧出行业的未来。以“一元洗车”、“一元上门保养”为代表的020“吞金兽”们迎来了倒闭潮,宣告着这场资本游戏拉下帷幕。
在2018年,中国新车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这成为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历史性拐点。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8.23%。
销量的冲高回落,意味着新车价值链的盈利空间将愈来愈少,同时也代表着汽车行业即将进入存量时代。
困难的两面性造就成功
2021年初面对环境的影响,出行走访受限,巨大的市场流速缓慢下来,很多企业原地驻守线上研究上数字化转型,当下是一个契机也是为二次“发育”,其实数字化既包括供应链数字化,也包括终端门店数字化等。德勤认为,未来车后产业链,将主要转向两种模式:M2B2b2c模式及S2c模式。
第一种模式下,四个字母分别表示M(零配件生产企业),B(零配件供应平台),b(终端门店),c(消费者)。简单来说,即平台掌握供应链,向上连接零配件企业,向下连接终端门店。过去的线下代理商、汽配城被大平台取代,通过平台化降低成本(批量拿货价格低)、保证质量。近年来,维保门店数量持续增加,汽配城却越来越少,正是B端平台介入对传统线下供应链造成的冲击。
S2c模式,是M2B2b2c模式的进一步延伸。线上线下资源深度的融合成就了行业趋势,通过智能数字平台为客户提供整合供应链(S),为传统门店端(B)赋能升级、优化零售网络、标准化运营,为终端消费者(C)提供便捷、高质、可靠的全渠道汽车养护体验的S2C商业模式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之中。天猫、京东等平台,既向后端掌握供应链,又向前端管理门店。
比如2018年,阿里在“车码头”项目后调整策略,收购线下零配件巨头“康众汽配”,并与金固股份旗下汽车维保新零售品牌“汽车超人”合资,三方共同成立“新康众”,形成对车后全价值链的一体化整合。
显然,这种同时向上游和下游完成一体化价值链整合的商业模式,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实现“人、货、款、客、店”的全面价值重塑。
另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汽车养护体验,满足了他们对于汽车保养维修放心、省心、舒心的需求,基于消费者需求出发,再通过数字化商业模式实现了高效运营的企业,市场会用亮眼的数据来对其成功性进行最好的印证。
数字化运用仍需走进来
随着互联网线上化、消费升级、“新基建”等概念不断提速,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就目前而言,后市场行业处于一个成熟度较低的发展阶段,从需求端来看,零部件标准化管理困难、信息化程度低、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用户痛点与日益精进的多元化需求无法被很好满足。比如汽修汽配是个慢节奏,需要长时间积累和沉淀,对于企业而言,行业链条较长,纵向整合难度较大,从而传统汽车后市场零整比高、死库存、流转效率低就成为了众多企业做大做强的绊脚石。
所以,尽管目前产业政策从开放化、规范化、透明化的方向不断的引导行业发展,但具体的落实和高质量的深化发展还需要行业内部自身企业家来主要推动。
不断变化的消费者推动着行业自身的发展,而在2021年汽车后市场竞争的开场,行业的优化已然依靠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其中最为关键的“数字化”,成为了行业发展和企业破局的关键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表示“未来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将从汽车本身向外延伸,特别是一些基于新经济、新技术的增值服务”。
如果说过去的线上线下是两条平行线,如今,后市场连锁平台真正意识到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数字化新模式能否适用所有商户,还有待时间检验。
但对于中国汽车后市场而言,现在正是急需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口,对于后市场而言,由数字化带来的新一轮的洗牌和集中度提升已经开始。